????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举办,国内中小企业带来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备受瞩目,向世界展现了我国民企科技创新活力。
????据报道,青海欧耐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用13年时间,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可承受零下40摄氏度低温的光伏电缆,取得15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填补了青藏高原特殊性能光伏电缆的空白。
????从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欧耐特线缆公司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跃升,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拥有“独门绝技”和“拳头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脱颖而出。据了解,欧耐特的线缆产品在光伏发电传输、工程建设、新能源配套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达10%。
????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渐成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上持续领跑。2024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3.58%,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2.65万人,同比增长7.4%。据该报告,民营企业贡献了企业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创新活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202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到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8万家增长至35.9万家,占比也从62.4%提升至90.9%。民企提升科技创新,不仅关涉民企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关涉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更关涉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因此,多举措激发民企科技创新活力,非常关键。
????当前民企科技创新活力仍或多或少地受政策环境、研发资金投入、要素支持、服务机制、成果转化等因素影响。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应充分基于具体制约因素。
????首先,政策赋能是基础。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税务部门通过数据共享、跨区域政策协同等政策,通过多方联动、精准施策,不断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
????其次,提高研发资金投入。这一点应从强化金融支持角度考虑。当前各地金融扶持政策不断推出,如北交所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今年广东省对制造业高新企业新增贷款贴息35%(年规模最高2000亿元)用于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等方面。各地扩大“连续贷+灵活贷”覆盖面,探索科技企业“创新积分+金融”专属服务,不断加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有了融资的便利,有了充足的现金流,民企在科技创新的研发资金投入更从容。
????其三,加强各类要素支持。如广东佛山推出“用地清单制”,实行产业用地弹性年期供应,允许重点产业项目土地价款分期缴纳,此外,还创新“E”系列服务清单,实现政策“精准找人”、项目“联合审批”(水电气网一网联办)。充分保障了制造业企业用地需求和民营中小微企业生产发展空间,赋能企业全方位发展,力助兴商、宜商、安商。
????其四,加强引导服务与支持。如鼓励民企牵头重大科研项目,对前沿技术给予补贴;推广“创新联合体”模式,破解高校研发经费支付率低的痛点等。如河北省促成20余家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联盟,这样的合作实现了高校科研成果与联盟实践需求的紧密结合,打破了产学研壁垒,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机遇。
????数据显示,研发投入千强民企的研发强度增速超全球及欧盟企业,且逐步向高技术领域聚焦。2025年2月海关总署数据也显示,2024年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6%,占我国同类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8.5%。目前民企正成为国际技术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并不断提升产业链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