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IPO市场在经历2022至2023年的低迷后,今年呈现明显回暖态势。截至7月初,超过170家企业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7%。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投资者对新股市场重燃热情,同时也引发了对市场复苏可持续性的深度思考。
IPO市场数据表现亮眼但隐忧犹存
今年美股IPO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首日股价翻番企业数量创下新高。三家融资规模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在上市首日股价均翻倍,这一表现创下2021年IPO热潮以来的最佳纪录。有线电视频道Newsmax在3月上市融资7500万美元,首日开盘涨幅一度达到735%。稳定币发行商Circle Internet Group在第二季度上市融资12亿美元,首日飙升168.5%。无人机制造商Airo Group Holdings首日收盘上涨140%,融资规模达6000万美元。
这些亮眼表现令投资者兴奋不已,但历史数据却揭示了不同的故事。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里特的研究显示,1980年至2023年间,上市首日股价翻番的美国企业共有316家,其中近90%的三年期持股回报率为负值,相较于首日收盘价平均跌幅高达46%。这一统计数据表明,首日的极端涨幅往往难以维持长期正收益。
专业交易员和散户投资者通常推动新股首日飙升,他们抢购股票并利用首日交易势头获利。然而,企业更倾向于将大部分可售股份分配给共同基金,因为这些机构的投资策略基于对公司前景的判断,且承诺长期持有。历史上,上市首日股价翻倍的情况通常与美股创新高时期高度吻合,1999年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间,超过100家公司股价上市首日翻番,但大部分后续表现平平。
复苏窗口期面临多重挑战
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讨论美国IPO市场复苏前景。在4月美股极端波动导致IPO发行一度停滞后,近期连续数周的强势走势重新点燃了投资者和企业的热情。私人市场交易平台Rainmaker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马丁表示,许多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正寻求利用当前窗口期,这一机会可能稍纵即逝。
为了抓住这一时机,企业往往愿意在上市估值上作出让步,提供有吸引力的折价。尽管如此,美国IPO市场能否长期维持复苏态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冲突背景下。部分在6月上市之初走势强劲的新股已经大幅回落,Newsmax股价目前仅比IPO价格高出24.2%,数字健康公司Omada Health股价已较IPO价格下跌10%。
政策不确定性也可能阻碍企业选择美国作为上市地。今年上半年,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新股上市额从去年同期的18亿美元跃升约8倍,达到140亿美元,使得港交所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上市目的地。普华永道预计今年港交所IPO将达到100起,筹资总额将超过255亿美元,这一趋势反映出全球资本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