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港股市场正上演“冰与火之歌”:一边是IPO市场的锣鼓喧天,一边是退市潮的黯然离场,资本用脚投票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当下,港股IPO市场火热,今年上半年成功登陆港交所的企业显著上升至44家(含转板及SPAC),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同比激增699%。同时,新股市场备受投资者青睐,蜜雪集团(02097.HK)、云知声(09678.HK)和布鲁可(00325.HK)等股价涨势凌厉。
但与此同时,香港资本市场也在加速“新陈代谢”,今年上半年有更多企业挥别港交所。
半年29股退市,私有化占比明显上升!
根据Wind数据,2025年上半年,有多达29家企业在港交所完成摘牌退市。相较于去年上半年23家,增加了6家企业。
上半年挥别港交所的企业数量明显提速,反映出港股正在经历一场“供给侧改革”,劣质资产出清正在提速,资源正加速向优质企业集中。这一调整有助于提升港股整体质量,增强市场信心。
根据以往案例,上市公司从港股市场退市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私有化退市,二是被强制摘牌退市。其中私有化退市属企业自愿性,往往是由于企业股价低迷、市场成交量不佳以及内部重组;被强制摘牌退市的企业,大多是因为麻烦缠身,比如业绩差、年报“难产”及长期停牌触发退市等。
虽然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不错,交投情绪高涨,但依旧有14家通过私有化实现退市,占比达48.3%。这一比重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及2023年同期分别为30.4%及12.5%的比重,反映出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的意愿越来越高。
这一趋势虽有助于优化市场结构,但也暴露了港股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有投行指出,港股市场约80%的资金集中在20%的优质股上,这意味着大量公司股份的流动性极低,甚至已丧失融资功能,保留港股上市地位效益并不明显,这是港股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的主因之一。
另外,今年上半年13家企业被港交所强制取消上市,较上年同期的14间略有减少。有2家企业则自愿撤回上市,分别是海通证券及AQUILA ACQ-Z,前者退市原因系与国泰君安合并重组,后者则与找钢集团-W(06676.HK)完成De-SPAC并购。
有“入”也有“出”的资本市场,才能促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近年来,港交所在清理不健康企业、提升市场质量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除了“快速除牌”机制(主板公司停牌18个月即退市)外,还强化了企业治理规则,以及加强财务及内控监管,防止“财务造假”,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加速出清不健康企业,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在今年上半年被取消上市的13家企业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其中,西王特钢由于未达复牌条件在今年3月底被摘牌,其年报“难产”,还陷入债务危机,因此成为被出清的对象;地产商中泛控股则巨亏不断,同时还违反港交所上市规则,导致上市地位被取消。
而这29家退市的企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如地产投资、影视娱乐、能源、消费等。将这些行业中的问题企业剥离出资本市场,显示出香港监管对建设高质量市场的决心日益强烈。
多家企业“排队”退市
为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监管层一方面持续推出多项举措优化港股市场,以吸引增量资金。
另一方面,支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亦是香港监管层的重点工作。在今年年初,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加强企业管治是重中之重。在金融市场日趋多变和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汰弱留强,投资者只会追逐具有良好企业管治的公司。
除了监管重压,流进香港资本市场的资金正变得越来越“挑剔”:人工智能、新能源、互联网科技等板块深受资金青睐,而那些传统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在资本面前显得“孤苦伶仃”。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达7,398.7亿港元,主要增持中芯国际(00981.HK)、美团(03690.HK)、信达生物(01801.HK)等科技股。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流动性问题依然严峻,零成交的个股数量并不少。Wind数据显示,于7月7日当天536只零成交的股票中,剔除停牌的股票,有多达413只股当日成交量为零,占全部港股上市公司的比重约为15.6%。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港股上市公司开始考虑退市。
Wind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期间,单是最新披露要约收购及私有化的企业数量就有41家。
根据财华社不完全统计,在这些企业中,有至少10家企业正推进从港交所退市(多数涉及私有化)。其中包括谭仔国际(02217.HK)、凤祥股份(09977.HK)、北京建设(00925.HK)、迪生创建(00113.HK)和保发集团(03326.HK)等。
由于很多企业保留港股上市地位的性价比不高,部分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是为了节省与合规事务及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为可能进行的业务调整留出空间。
私有化价格方面,多数港股企业的私有化方案提供了高于市场价的溢价,目的是吸引股东接受要约以完成退市。例如,谭仔国际母公司对其私有化价格为每股为1.58港元,较停牌前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率达75.56%。
总结
在港股市场的舞台上,IPO的锣声与退市的背影交织,展现出市场的活力与变革。
这场退市潮不仅是市场的自我净化,更是香港金融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未来,港股市场将如何演绎,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遥远
编辑|A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