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砖头”看“专利”,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有哪些新期待?
构建“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多层次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安震 · 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当下,落实政策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共识。
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相继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科技金融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
5月末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贷款投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1个百分点。
5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既有增量政策的创新供给,也给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界面新闻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多家科技企业,了解金融支持科技企业进展。
“我们研发的产品是有首创性的,公司正处于初创期到扩张的过渡期,并已完成4轮股权融资,同样也需要来自银行端的融资支持”。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视诺维”)医学推广兼大客户总监夏朝阳对界面新闻表示。华视诺维成立于2018年,公司从医学临床需求出发,致力于解决眼科精准诊断和治疗技术。
以其首创的精准眼内液采集装置及配套检测仪器为例,夏朝阳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房水检验作为眼科诊断方案,抽取房水需要在手术室环境下开展小手术,利用注射器抽取刺入眼球进行抽取,可能会造成创伤感染以及继发性青光眼等术后症状。
华视诺维首创的前房穿刺采集器简化了传统的前房穿刺手术,使医生能够在门诊处置室就完成患者眼内液的抽取工作,大大缩短了眼部检验诊断所需要的时间,全过程1-2分钟左右即可标准化完成,并且对穿刺深度和眼内液抽取量实现精准把控。目前该产品已通过创新医疗器械评审,与其相匹配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和POCT检测检验仪器也同步获批上市。
华视诺维目前已经申请专利近百项,同时在眼科的体外诊断、微创植介入治疗和药械组合等细分眼科领域,具备国际引领的行业地位与临床价值。如何面向银行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是需要面临的挑战。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客户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华视诺维虽然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但这并不是银行给予授信的唯一标准,经过对企业所获奖项、医学院推荐、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给予华视诺维较高的授信额度支持。”
“中信银行去年末接触公司后,快速完成审批放款,授信额度1000万元,在各家银行中给予的授信条件最优,没有要求资产抵押等硬担保条件。”夏朝阳补充说。
据了解,中信银行2024年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不看“砖头”看“专利”。中信银行相关部门人士谈到该产品的设计思路时对界面新闻表示,银行在科技金融上竞争激励,且对仍处于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硬科技企业信贷支持覆盖水平较低,那些尚未完全实现规模产业化、收入来源尚不稳定的硬科技企业亟需来自金融结构的关键性资金支持。
北京鑫华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华储”)同样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贷获得银行融资。
鑫华储成立于2023年6月,初始注册资本 100 万元。从事锌镍空新型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和运维。鑫华储自主研发的锌镍/锌镍空液流电池技术,采用无隔膜设计,简化了传统液流电池结构。不仅提升了电池长周期运行的可靠性,还显著降低了初始投资与运维成本。
鑫华储董事长梅永刚介绍,公司最初的技术验证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在实验室基础上进行放大、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公司初代产品已经基本定型,具备小规模量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