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
地球磁场的产生可能已持续存在至少 35 亿年,最初由地核的长期冷却维持,而近期则由固体内核的生长驱动。
目前的地球发电机数值模型已成功模拟出类地磁场并接近真实动态机制。然而,热演化模型和古地磁记录表明,在大部分地球磁场历史时期,地球发电机的运行并不依赖固体内核的存在。对于全液态地核的发电机机制,科学界仍缺乏深入理解。
2025 年 7 月 30 日,南方科技大学林玉峰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Invariance of dynamo action in an early-Earth model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模型中发电机作用的不变性,从而对固体内核在产生地球磁场时空变化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根本性质疑。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在远古地球极端低黏度环境下,基于正确核心几何形态的发电机作用展现出与流体黏度无关的特性,证明流体黏度在模拟中的作用可忽略不计。采用早期地球几何结构的模型产生的磁场强度和形态,不仅与远古古地磁数据相符,且与现今地球磁场表现出显著相似性。
这些发现这引发了关于地球固体内核在产生地球磁场时空变化中实际作用的根本性质疑。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34-y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