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香港报道
8月20日,港交所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 140.76 亿港元,同比上涨33%;股东应占溢利为 85.19 亿港元,同比上升 39%,双双创下半年度历史新高。港交所中期派发股息每股6.00港元,同比增长38%。
港交所CEO陈翊庭表示,港交所今年开局良好,上半年收入及溢利均创下集团半年度历史新高。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新股市场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在此期间,港交所继续落实多项战略举措,包括丰富旗下产品生态圈,优化上市制度,开拓商品业务新方向,并在香港固定收益和货币产品生态圈的发展上迎来新的里程碑。
财报显示,港交所核心业务收入全线上涨。其中,主要业务收入达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这主要得益于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下半年度新高,以及存管费用和保证金投资收益的增加。
现货市场成交激增
2025 年上半年,在市场利好气氛、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兴趣增加以及国际和内地投资者参与度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港交所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高达2402亿港元,同比激增118%。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涌入香港市场,上半年,沪深港通的北向和南向交易均创下半年度历史新高。其中,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同比飙升196%,占现货市场成交量的23%。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港交所持续推进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上半年,港交所继续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的建议,推出多项优化市场运作的措施,包括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优化股份交收费结构、推出单股多柜台结算模式等,旨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
对于市场关注的每手交易单位调整,港交所将在年底就相关问题咨询市场。港交所市场主管余学勤表示,目前每手交易单位多达40种不同规格,如果要大幅简化至仅保留1种,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研究来优化相关机制。他强调,相关咨询工作必须十分全面,需要与业界达成广泛共识,包括受到影响的托管银行以及各类市场参与者。
摩根大通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港交所日均交易量持续维持高位,主要受益于资金流动改善、南向通交易活跃、IPO市场复苏以及A股市场表现提升等多重因素。
基于对港交所未来交易量增长的乐观预期,摩根大通将其2025至2027财年日均交易量预测分别上调至2350亿港元、2500亿港元及2520亿港元,并相应将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至16%。摩根大通将港交所的目标价从400港元上调至500港元,评级从"中性"升至"增持"。
IPO市场王者归来
随着市况转好,备受关注的香港IPO市场也在2025年上半年强势回归。期内,共有44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集资总额高达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超700%,也创下自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半年度表现。
其中,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于5月在港交所完成上市,集资410亿港元,成为自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新股,也是2023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项目。
新股市场的火爆也带来了上市申请数量的激增。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数量增至207宗,是2024年底84宗的两倍多。
在上市制度方面,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于5月联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以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8月1日,港交所进一步发布了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总结及进一步咨询文件,相关新规定已于8月4日正式生效,旨在提升IPO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陈翊庭透露,自今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以来,至今已有50间公司依据18A章或18C章规则提交上市申请。
展望未来,陈翊庭表示,港交所将积极推进多项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措施,包括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的准备工作,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落实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的定价新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