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已经完成5轮融资,若顺利通过,12月可完成挂牌。
又一个IPO瞄准港股。
近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显示,确认斑马已向港交所递交A1申请表,标志着这家“阿里系”智舱龙头正式迈出独立资本化第一步。
阿里公告截图
港交所已于8月20日在官网挂出斑马智行申请版本,按照港股惯例,最快可于11月启动聆讯,若顺利通过,12月可完成挂牌。
若算上成立之初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所出资金的话,斑马已经完成5轮融资。其中在去年12月,阿里与上汽签订“债转股+老股转让”协议,斑马整体估值260亿元人民币(约合36亿美元),与2021年B轮相比三年翻2.6 倍。
阿里仍将保留三成以上股权
截至公告日,阿里巴巴透过其子公司及关联方合计持有斑马 44.72%股份;上汽集团通过上海赛为、嘉兴瑞佳两大SPV合计持股34.34%,为第二大股东;其余股份由员工持股平台与早期财务投资人持有。
招股书显示,在阿里巴巴披露的“拟议股权调整”一项中,IPO后阿里仍将保留不低于30%股权,继续保持权益法核算,斑马不会脱离阿里生态圈。
在上市架构上,斑马本次发行采取“香港公开发售+国际配售”全球发售模式,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关于募资用途,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披露,所得款项净额拟 40%用于“元神 AI”大模型及舱驾一体OS迭代;25%用于扩大中国OEM份额;15%用于欧洲、东南亚市场本地化;10%用于战略并购;10%用于营运资金。
融资5轮,估值260亿
斑马的故事源于10年前。
2015年11月22日,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各出资10亿元人民币,联合成立“互联网汽车基金”,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斑马也成为基金投资的旗舰项目。
此外,自成立以来,斑马已完成至少4轮融资,包括:
2016年7月,上汽与阿里追加5亿元天使轮,投后估值20亿元;
2018年9月,完成超16亿元A轮融资,国投创新、云锋基金共同领投,投后估值50亿元;
2021年4月,完成30亿元B轮融资,由春华资本领投,投后估值突破100亿元,跻身独角兽;
2024年12月,阿里与上汽签订“债转股+老股转让”协议,斑马整体估值260亿元人民币(约合36亿美元),与2021年B轮相比三年翻2.6倍。
若算上成立之初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所出资金的话,斑马已经完成5轮融资。
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斑马是中国最大的“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按 2024年解决方案搭载量(243万套)计,同样排名第一。
在2022–2024年期间,斑马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2024 年受车企去库存影响轻微下滑5.4%;同期研发支出分别为4.7亿元、5.7亿元、6.9亿元,占收入比重58%–84%;2022–2024年净亏损5.8亿元、9.1亿元、11.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26亿元,主因高研发及 OEM 项目前期投入。
目前,上汽是最大单一客户,2022–2024年贡献收入占比 42%、38%、36%。此外,斑马已进入吉利、长城、比亚迪、奥迪、大众等20余家主机厂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