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拟议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在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这一决策不仅是斑马智行这家已在智能汽车赛道深耕十年的企业在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也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十年磨一剑
斑马智行的历史可追溯到2015年,当时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两大巨头跨界联手,成立了斑马智行,初衷是要为传统汽车装上“智慧大脑”。那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从机械硬件向智能软件转型的萌芽期,大部分车型的车载系统还停留在简单的导航和音乐播放功能,用户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已悄然升温。斑马智行从诞生就带有浓厚的“混血”基因:既具备阿里巴巴的技术底蕴和互联网思维,又拥有上汽集团的汽车产业资源和制造经验,这种独特的出身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搭载斑马智行AliOS的荣威RX5上市,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的车型,让用户体验到用语音控制空调、在线导航实时更新、车载系统像手机一样迭代升级的新鲜感。该车上市首月销量就突破万辆,这让行业看到了智能座舱的潜力。此后,其业务版图不断扩大,逐渐从单一车型合作扩展到多品牌、多车型的全面布局。
资本的注入为斑马智行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9月,斑马智行获得超16亿元的首轮融资,由国投创新领投,云锋基金、尚颀资本跟投;2021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上汽集团、国投招商、云锋基金等四大股东再次联合向斑马智行增资30亿元。经过多轮融资,斑马智行成长为行业内的独角兽企业,估值不断攀升。
随着发展的深入,斑马智行的股东结构逐渐清晰。截至最新公告,阿里巴巴持股44.72%,上汽集团通过上海赛为及嘉兴瑞佳间接拥有斑马智行34.34% 股份,两大股东的支持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石。
过去三年,上汽集团作为最大客户,贡献了超过三成的营收,而从阿里巴巴采购的云服务和软件支持,又为其技术迭代提供了保障,形成了稳定的业务闭环。
如今的斑马智行,早已不是只服务于少数品牌的初创公司。数据显示,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从2022年的83.5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233.4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67.2%。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过14个国家,其影响力正逐步向全球扩展。
三位一体
在招股书里,斑马智行把核心竞争力概括为“OS+AI+云”三位一体。首先是OS。斑马智行AliOS并不是把Android简单搬进座舱,而是把Linux宏内核拆成可插拔的微内核架构,只留下调度、内存管理和IPC等最小集合,裁剪后的内核镜像可以装进8 MB NOR Flash。该系统通过了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认证,这意味着在高速行驶场景下,因软件缺陷导致系统失控的概率被压到10⁻⁹以下。
其次是AI。达摩院语音组、高德地图算法组和天猫精灵语义团队被斑马智行整合成一条名为“元神AI”的端到端链路。招股书披露,这条链路能在1.2秒内完成语音唤醒、意图解析、用户画像调取、库存检索和路径规划。2024年双十一当天,该链路被调用2.3亿次,没有出现一次超时。
第三是云。斑马智行把服务器全部架在阿里云上,通过“混合云+边缘节点”把延迟降到25毫秒以内。在招股书中,这一项被归类为“可变成本”,即随着搭载量增长,单位算力成本逐年下降。2022年单车云成本96元,2024年降到62元,预计2026年进一步降至45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斑马已经回收了车端800多项信号,云端沉淀的行驶里程超过1200亿公里。这些脱敏数据被用来迭代大模型,再反哺到下一版系统。2024年9月,斑马智行把大模型用于“场景引擎”,让车机可以根据天气、路况、驾驶习惯主动推送歌单、香氛和座椅角度。一位荣威车主在社交媒体晒出截图:车机在他生日当天自动播放了高中母校的校歌,原因是系统抓取了他在支付宝校园卡的历史信息。这个案例被斑马官方转发,成为“数据反哺体验”的生动注脚。
上市蓄力
阿里巴巴的公告显示,分拆后阿里仍将持有超过30%的股份,这意味着斑马智行既能保持独立运营的灵活性,又能继续依托股东的资源优势。
斑马智行的董事会构成从侧面反映了公司的治理结构。目前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5位具有阿里巴巴背景,3位来自上汽集团。这种董事会结构既保证了阿里巴巴对斑马智行的战略影响力,又确保了上汽集团作为重要股东和合作伙伴的话语权,为斑马智行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治理保障。
上市带来的资金支持,将直接助力技术研发。过去三年,斑马智行的研发投入每年都超过10亿元,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1.11亿元、11.23亿元和9.80亿元。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操作系统迭代、AI算法优化和新功能开发。
从财务数据来看,斑马智行呈现出高研发投入下的战略性亏损特征。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由于我们仍在扩大业务规模及运营,我们在短期内可能会继续产生净亏损。我们预期将对我们的运营保持高水平的投资,包括持续改进现有的解决方案、开发新产品,以及追求技术突破等。”
有分析指出,此次分拆上市不仅可为斑马智行提供独立融资平台,而且还将帮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资源。更重要的是,独立上市能提升斑马智行在业内的合作空间。
目前,斑马智行的业务与两大股东深度绑定。过去三年间,上汽集团一直是其第一大客户,其从上汽集团获得的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7%、47.4%、38.8%;同时,阿里巴巴是其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3.5%、58.4%、50.5%。这种双重依赖关系体现了协同效应,但也带来了业务集中度的风险。招股书显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其他客户,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从行业前景来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32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8%。其中软件解决方案增速更快,预计从2024年的401亿增至2030年的1149亿。中国智能汽车AI大模型渗透率将在未来6年从10% 飙升至40%,这正是斑马智行的核心战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斑马智行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深耕领域的市场规模,更在于其自身构建的生态壁垒。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这次分拆是其组织变革战略的又一重要落子,通过释放旗下优质资产价值,实现集团整体价值的最大化。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斑马智行正踏上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