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南海又热闹起来了。菲律宾那边的官员一个接一个出来说话,嗓门还不小,意思说得明明白白:中国在仁爱礁附近的活动变多了,还来了一艘大拖船。这话一传开,马尼拉立马慌了,开始喊“红线”,还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搬了出来。
更让人注意的是,菲律宾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布劳纳,给守在“马德雷山号”上的士兵下了新命令:谁敢登船,就别放过,实在不行还能用武力。嘴上说着不怕,实际行动却很诚实——外行看个热闹,内行一眼就能看穿,这里头的小心思,其实不难懂。
仁爱礁在哪儿,大家都清楚,本来就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1999年的时候,菲律宾把一艘二战老船“马德雷山号”开过来,嘴上说是什么“搁浅”,实际上就是故意把船停在这儿不走,想“占个位置”。这二十多年来,菲律宾一直想把这艘破船留在这儿,还找机会一点点加固,想把这个“临时停靠”的幌子,变成长久占着的事实。他们嘴上也不是没承诺过要把船拖走,可一直光说不做。
说实话,这艘船现在早就锈得不成样了,全靠送点人道主义补给撑着,早就该清走了。中国这边的态度从来没变过:这地方是中国的,破船非法停在这儿,该拖走就得拖走,该管就得管。
这次的焦点,就是中国海军那艘拖船的出现。菲律宾媒体说,那艘拖船离“马德雷山号”就五海里远。这下菲律宾可坐不住了,心里咯噔一下,怕中国来真的,要把破船拖走。他们的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赶紧出来圆场,说一艘拖船拖不动,那艘破船“牢牢锚在珊瑚礁上”。这话其实等于自己露了馅——要是真“牢牢锚住”,那不就是这些年一直在偷偷加固吗?你之前说没加固,现在又说锚得牢,这不前后矛盾吗?听听也就算了,别当真。
说到这儿,大家就能看明白菲律宾的矛盾心态了:一边跟记者说“别担心,拖不走”,另一边又给前线士兵下命令,说谁敢登船就使劲拦,必要时还能“动武”。这就是典型的嘴硬心虚。
更有意思的是,菲律宾还老提“红线”,动不动就说“要是有人登船,或者我们有人伤亡,就要触发条约,找美国帮忙”。可问题是,美国在仁爱礁这事上根本没明确表态,没说过“你上,我帮你扛”这种话。反倒是菲律宾自己喊得特别起劲,结果他们海上的船开到半月礁那片就慢下来了,转来转去,不敢往仁爱礁方向硬冲。看这船的轨迹就知道,他们心里根本没底。
再说说补给的事儿,去年,中菲之间其实有过个临时约定,允许在人道主义前提下,给“马德雷山号”送点必要的生活物资。那时候菲律宾差不多一个月就去送一趟,回来就大张旗鼓宣传,说自己“完成了补给任务”,却很少提这些补给都是在中方监督下进行的。
可到了今年,情况不一样了——从5月到现在,已经三个月没送新物资上去了。与此同时,菲律宾还闯过我们黄岩岛的领海,闹了一阵风波。中国这边呢,也在仁爱礁附近加强了部署,加了不少执法力量。物资断了、海上形势又紧,这时候菲律宾就开始反复喊“红线”了。说白了,就是补给跟不上,船上士兵过得紧巴巴,马尼拉急了,想赶紧把补给的通道再打开。
很多人问,拖船都在那儿了,是不是马上就要把破船拖走?这种事没法光靠猜,得看现场的情况和政策安排。拖船用途多着呢,平时也可能用来应急、做保障。把它放在那儿,本身就是个信号: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选项。拖不拖、什么时候拖、用什么方式拖,得看菲律宾怎么做——看他们补给里装的是啥,看有没有沟通的渠道。要是他们老想在补给里夹带钢筋水泥、焊材混凝土,想把破船改成半个堡垒,那补给的通道只会越来越窄。
再说说菲律宾这几天的说法,绕来绕去就两个关键词:人道补给、共同防御条约。人道补给这事好理解,谁也不想看船上的人没饭吃、没水喝。可问题是,菲律宾过去老拿“人道”当幌子,趁着送补给偷偷往船上运加固材料。现在他们又说“船牢牢锚住”,这不就是自己承认在加固吗?你要是真为了人道,就老老实实把补给清单报上来,别夹带私货。连这点都做不到,就别指望别人理解了。
至于共同防御条约,菲律宾提得再多,外人听得再熟,关键是美国没明确表态啊。条约不是哪一方想触发就能触发的,真要到那一步,大国要考虑的事儿多了去了,哪能一句话就定下来?现在看,美国在这事儿上挺谨慎的,马尼拉再喊,也只是空喊。
再强调一遍法理:仁爱礁是中国的,南沙群岛是中国的,这话不是一天两天了。菲律宾当年自己说要把破船拖走,结果没兑现。现在又跑出来说“你不能登船,不能拖走,拖走就是越红线”,这逻辑根本说不通。别人家门口的事,该怎么处理,是人家的权利。你把船开过来赖着不走,还想让别人接受,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中国这边说得很清楚:维护主权和权益的决心不会变,执法也是合法合规的,劝菲律宾别再搞非法活动,赶紧履行承诺,把船拖走。这些话没什么多余的修饰,就一个意思:该怎么做,我们心里有数。
有人问,舆论上谁更占优势?以前,菲律宾在镜头上确实有点套路——经常拍点短视频,把自己装成“弱者”,配点煽动性的话,容易博同情。可这套把戏撑不了多久。你看,补给断了三个月是事实,去年的临时协议也是真的,过去不愿承认中方监督,现在又反复提补给;你说中国在“切香肠”,可自己又在偷偷“锚定”,说船牢牢钉在珊瑚上。镜头能遮一时,遮不住这些实打实的事实。中国这边最近公布的信息也越来越细,执法的过程说得明明白白,依据也讲清楚了,这样一来,外界就能看得更透彻。
再说说菲律宾舰船的动向。这两天他们有船从海岸警卫队、海军那边往仁爱礁方向开,可开到半月礁那片就慢下来了。中国海警也在那一线盯着、管控着。这个动作说明,菲律宾心里没底,怕贸然冲过去会遇到更强的拦截,怕事情闹大。与此同时,嘴上的“红线”还在喊,跟给自己打气似的。可问题是,打气归打气,实际行动还是很谨慎——这就说明,真要判断风险的时候,他们宁愿先看看中美是什么态度,不愿自己扛事儿。
有人把这次拖船出现和中国“福建舰”联系起来,觉得这是一套组合动作。这里我得说句实话,公开的资料里没有把这两件事直接挂钩的内容,这事儿“还得等官方确认”。航母是大国的标志,意义很大,但不能把眼下的海上执法和航母计划简单绑在一起。眼前的事,得用眼前的办法解决,步子不能乱。
从现在的情况往下看,大概会是这么个趋势:短时间内,“马德雷山号”可能还会赖在那儿,但日子会越来越难。补给会被严格检查,生活用品可能给,夹带的工程材料肯定不行。海上的管控也会更细,敢靠近就驱离,敢搞危险动作就记录下来。拖船不会离太远,起到“提醒”的作用。
菲律宾想继续靠这艘破船刷存在感,会发现越来越难——镜头能拍到的东西少了,故事也编不下去了。到时候,这艘破船反而成了他们的包袱,进退两难。
菲律宾是真慌了,这话不是夸张,是实打实的状态。你看他们的表态,把所有强硬的词都堆出来了:红线、动武、条约、应急计划;再看他们的船,又跟怕踩地雷似的,宁可绕圈也不愿往前多走一步。这一硬一软之间,露出来的就是心虚。
事情到这份上,中方不用急,也不用被他们的噪音带着走。把维权执法做好,把补给检查做严,把视频证据留全,让菲律宾知道:越是想偷偷搞小动作,越不行;越是想硬来,越没门。到时候,他们那些“新命令”,也就只剩下给内部打气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