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温州9月19日电(周健)“中国有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举办研讨会,一方面想分享中国航标管理和技术发展的优秀成果与经验;另一方面也想了解各国在航标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的信息,相互提高、共同促进。”19日,2025年国际海上导助航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航标管理和技术研讨会在浙江温州航标实训基地举行,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航标处副处长霍小明在活动致辞时说。
航标是为帮助船舶安全、经济和便利航行而设置的助航设施,被称为航行者的“眼睛”,对航运、渔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来说有着重大意义。研讨会期间,近20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标管理人员分享所属地在航标工作方面的优秀做法,携手推动国际区域助航能力建设。
浙江省劳动模范、温州航标处北麂山灯塔主任杜忠良从35年守塔经历出发,分享了北麂山灯塔志愿值守服务活动情况以及灯塔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温州海事局代表分别展示了海上风电场中电子围栏的应用、“助航+感知”多功能化航标赋能智慧航道建设、无人机在航标灯器更换中的应用及海上安全管理等领域的成果。
此外,来自肯尼亚港务局的海洋导航与通信官员凯文·姆瓦维塔·潘德(KevinMwavitaPande)分享了依托国际航标组织(IALA)课程培训体系制定的2026年肯尼亚导助航认证培训规划;来自马来西亚海事局的海事官员穆罕默德·艾扎特·菲克希·本·罗斯兰(MuhammadAizzatFiqhiBinRoslan)与莫哈末·祖法德利·本·扎卡里亚(MohdZulfadhliBinZakaria)介绍了2017年至2027年马来西亚E航海计划的实施进展及VTS系统建设成果。
来自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航标部门水文处的高级技术主管邓大霖(TengTaiLim)则展示了运用双强度灯、远程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提升导助航安全与运维效率的成功案例;来自越南海事安全公司的海事安全部技术人员杨世安(DuongTheAne)还介绍了越南航标管理现状与技术应用,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