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爆出裁员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将裁减至多25%员工,即约3250人。其中,大部分裁员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康菲石油(中国)方面核实,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据了解,康菲石油在中国市场已耕耘超过40年,其与中国海油合作开发的蓬莱油田自2002年投产以来,双方已在该项目上投资逾1500亿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压力,包括壳牌、英国石油(BP)、雪佛龙在内的多家油气巨头出现业绩下滑,裁员成为降本增效的共同选择。
康菲石油披露的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财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其实现营收31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9%;股东应占利润48.2亿美元,同比减少1.23%。
康菲石油“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国际油价震荡波动带来的利润下滑。2025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整体呈现“V”形走势,均价同比下行。根据Wind数据,2025年6月30日WTI原油价格为65.11美元/桶。
整体来看,上半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1.87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84.06美元/桶下跌14.5%;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67.60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8.95美元/桶下跌14.4%。这一价格水平低于康菲石油的“完全成本线72美元/桶”,导致其盈利能力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康菲石油的可控油气开采成本已从2021年的每桶11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每桶13美元。面对成本增加、原油价格下滑压力,康菲石油推动了一系列资产调整计划。
2024年11月,康菲石油完成对马拉松石油公司的收购。这笔交易为康菲石油带来了超过20亿桶的资源和更广泛的美国陆上投资组合。马拉松原油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其他收入为341.0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83.62亿美元。季度营业利润21.9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5.22亿美元。季度归属公司的净利润12.1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15亿美元。马拉松原油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下滑,这在短期内对康菲石油造成了拖累。
此外,2025年8月,康菲石油宣布将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Anadarko Basin资产。此举是其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于高效益区域的举措之一。
据康菲石油披露,其正在积极推进全球液化天然气战略,目前已在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市场签订了一系列供应、运输和接收站协议。通过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的合资项目,康菲石油目前拥有逾6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净产能。据康菲石油预计,到2028年,依托卡塔尔LNG、亚瑟港LNG和墨西哥太平洋LNG项目的产能,其液化天然气净产能将增长一倍以上。
公开信息显示,康菲石油自1981年入华,通过与中国海油等合作伙伴协作开发业务。1994年起,康菲石油与中国海油发现并开发位于渤海南部的蓬莱油田,自2002年蓬莱油田投产以来,双方已在该项目上投资逾1500亿元,建成16座海上平台及一艘30万吨级的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截至2024年一季度,蓬莱油田群原油累产突破5亿桶。此外,康菲石油在中国还经营液化天然气业务,每年向中国输送近1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约占2024年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13%。
面临业绩压力的不止康菲石油一家。今年以来,多家国际油气巨头相继公布裁员计划。
为缩减成本,1月16日,BP被爆出今年将裁减约4700名员工和3000个外包员工岗位,裁员人数约占全球员工的5%。2月,雪佛龙宣布计划到2026年年底前将全球员工人数减少最多20%,即9000人。5月,该公司在其全球最大产油基地——美国二叠纪盆地裁员近800人。
更早之前,在2024年3月,壳牌公司在重组业务部门的过程中,计划将裁减交易团队至少20%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