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货化妆品行业还在为“如何摆脱成分依赖”寻找方向时,植物医生已用30余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以高山植物文化破局”的实践样本。近年来,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成分”溯源要求趋严,以及消费者对“本土文化赋能产品”的关注度提升,高山植物这一兼具生态稀缺性与文化独特性的资源,逐渐成为国货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点。植物医生聚焦“高山植物护肤”,以“高山植物,纯净美肌”为定位构建品牌,如今启动IPO,将高山植物文化从文化概念转化为商业价值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
不同于部分品牌仅将“高山植物”作为营销噱头,其打造的“石斛兰紧致淡纹”“积雪草舒缓特护”等系列,每一款产品都对应着对特定高山植物的深度研究。财务数据的稳健表现,实则是高山植物文化商业价值的直接验证。2022至2024年,植物医生营业收入稳定在21亿元以上,净利润从15,803.93万元增长至24,300.0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在化妆品行业受消费分级、渠道变革影响的当下,这样的增长并非偶然。
稳定的营收证明“高山植物”这一文化标签已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净利润的持续提升,说明品牌通过对高山植物文化的深耕,建立了更高的产品溢价能力,相较于普通国货品牌,消费者愿意为有文化内涵、有功效支撑的高山植物护肤产品支付更多成本。
从行业视角看,植物医生的IPO为高山植物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长期以来,本土美妆品牌在文化赋能上多面临“两难”。要么过度强调文化概念而忽视产品功效,要么专注功效却缺乏文化辨识度。而植物医生通过锁定高山植物文化,构建全系列产品矩阵,同时实现财务数据验证的闭环,证明了文化与商业并非对立关系。更重要的是,其对高山植物的关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对本土植物资源的重视,吸引更多科研力量投入本土植物研究,这对打破国际品牌在“护肤成分”上的话语权垄断,具有重要的行业意义。
此次冲击IPO,对植物医生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发展契机。相信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植物医生将继续以高山植物为引,让这份源自自然的文化底蕴,在美妆行业书写更多精彩篇章,让“中国品牌、中国成分”的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