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竞逐资本市场:一边冲刺IPO 一边扩“朋友圈”
创始人
2025-09-24 13:06:03

9月23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当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人形机器人在演示操作技艺。图/ic

人形机器人,叩响二级市场的大门。

9月23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入主上纬新材。上纬新材公告表示,公司已于9月23日收到股东SWANCORIND.CO.,LTD.(Samoa)(以下简称SWANCOR萨摩亚)、Strategic Capital Holding Limited(Samoa)(以下简称STRATEGIC萨摩亚)及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投控)的通知,其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原股东完成股份转让后,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智元恒岳)和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拥有公司29.99%的股份及对应表决权。考虑到原股东已放弃表决权,因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9月24日,上纬新材跳空高开,截至记者发稿,上纬新材报106.7元/股,上涨16.32%。

9月中旬,宇树科技明确预计将在今年10月-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除宇树科技之外,上海机器人公司傅利叶与乐聚机器人相继完成股改。

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之外,记者获悉,目前已有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IPO的筹备,且有了清晰的时间表。

“股改之后的公司就不再是创业公司了,在经营方面需更加正规化和规范化。”某人形机器人企业核心高管沈易(化名)表示,“上市不是终点,商业化和规模化才是企业应当长久追求的目标。”

一边冲刺IPO,一边扩大“朋友圈”。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始与B端企业开启战略合作,追求真实场景订单的落地。“年初至今,多数机器人企业相继拿到了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场景落地方面没有突破,其实是比较危险的状态。”投资人方语(化名)坦言。

更名、股改,扎堆IPO

10余家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冲刺港交所

在赛场上奔跑跳跃,到校园里互动教学,到工厂中参与劳动……人形机器人已走出蓝图跨越想象,成为可应用于多场景的现实存在。

相应地,人形机器人企业也正在从初创公司迈向成熟。在智元机器人正式入主上纬新材的同时,智元机器人在官网上架了“合伙人”栏目。在该栏目中,智元披露了公司的合伙人团队,包括智元创始人、董事长、CEO邓泰华;联合创始人、总裁、CTO彭志辉;合伙人、高级副总裁、营销服总裁姜青松;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罗剑岚;合伙人、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钮嘉。

9月初,宇树科技在社交平台上进一步披露了关于该公司的IPO计划:预计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申报文件。根据宇树科技披露的数据,2024年,其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30%和5%。

“我把上市当作高考,是对公司过往九年发展的交代,也是对股东的交代。”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坦言。

“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对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都是利好,会推动行业发展”。沈易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9月9日,乐聚机器人向合作伙伴发出公告,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名称由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更早之前的7月,上海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已完成股改,从“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AI机器人行业研究员郑扬洋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机器人企业进行股改为上市做准备,表示行业正在走向成熟化和规范化。上市之后,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核心数据将会披露,可以提升企业信誉及知名度,吸引更多资源支持创新,这也是行业发展的自然阶段。

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之外,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已有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IPO的筹备,且时间线已经相对清晰。

“但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上市窗口期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随着机器人行业热度越来越高,竞争也在加剧,监管政策可能会使窗口期相对收窄。”郑扬洋补充道。对于已经准备充分的企业而言,需要注重财务与合规方面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10余家机器人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选择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书。今年5月,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6月,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2023年12月29日,“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港交所成功上市;2024年12月23日,越疆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扩大“朋友圈”寻求场景订单落地

业内没有订单撑不起估值

在准备冲刺IPO之外,多家机器人企业忙着扩大“朋友圈”,广泛寻找B端企业合作,寻找可以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

9月16日,特斯联与优必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空间智能+具身智能”展开深度合作,打造以空间智能为底层的多模态训练全新范式,共同推动智能体机器人的全面落地;9月12日,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签署了首个人形机器人战略合作协议,多伦科技计划3年内采购不低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双方一起开发用于道路安全和车检领域及数据采集场景的使用。

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平方”)在宣布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后,又宣布深圳慧智物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双方达成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具身智能全面战略合作,智平方将在未来三年内为惠科累计提供超过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2025年下半年,场景落地能力是人形机器人企业之间的关键比拼点,与B端企业的合作科技降低研发成本,有利于生态建设。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实现商业化突破。”郑扬洋表示。

对于很多机器人企业而言,寻找落地场景其实是一件比较迫切的事情。沈易坦言,“(没有订单)现在都撑不起来估值,没有真实落地的应用很难再继续往下讲故事。”

从各个企业披露的融资进程来看,产业投资方正在变多。

今年8月,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汽产投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今年6月,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及溥泉资本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在宇树科技的C轮融资中,包括中国移动旗下基金以及吉利资本等投资方。

对于沈易而言,他们会偏向于可以提供真实订单的投资方加入,这种需求会比年初强烈很多。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步成熟,机器人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合作企业深度绑定,争取赢下下一阶段竞争的入场券。

今年8月底,智元机器人举办了首届合作伙伴大会,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邓泰华在大会现场表示,生态共建是具身智能产业规模化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在会议现场,智元机器人展示了与德马科技在物流分拣场景的应用落地案例—“叠衣服”。德马科技集团副总裁王凯透露,“现在物流发展非常快,需要大量装备的投入,目前随着场景的转变,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无法满足一些需求,因此我们希望机器可以在现场的操作中具有自主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这是下一代产品需要解决的核心。”

“能不能找到场景拿到订单,是现在我们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方语说。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各方的合力,随着市场成熟与技术突破,一个清晰的新时代格局正待大幕开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晗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玩家分享“至尊正厅 必赢方法?... 玩家必备教程至尊正厅开挂【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2667252】 操作使用教程:1.亲,实际上至尊正...
重磅分享“湘永娱乐到底是不是有... 您好:湘永娱乐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44183365】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
今日重大通报“上虞花麻将万能辅... 您好:上虞花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8598928】或【8747-3...
一分钟讲解“嘻游联盟可以开挂吗... 您好,嘻游联盟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7676943】很多玩家在嘻游联...
经验总结多多来了究竟有没有挂.... 您好:多多来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1148155】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