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国民技术日前宣布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超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递交港股IPO招股书前夕,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董秘等多位高管纷纷减持。记者就公司IPO、经营等事宜向公司发送采访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公司的回复。
资料显示,国民技术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为集成电路、锂电池材料双主业模式,去年两项业务收入占比均约五成左右。国民技术芯片主要为MCU芯片和BMS芯片,下游终端应用于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
2021年,由于供给短缺,MCU芯片价格大涨,国民技术当年净利润暴增18.5倍。然而好景不长,随着MCU价格暴跌,公司利润持续下滑。
今年6月底,国民技术向港交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国民技术营业收入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净利润亏损分别为0.32亿元、5.71亿元、2.35亿元。也就是说,最近三年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8亿元。
记者注意到,国民技术持续亏损与毛利率大幅波动有一定关系。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5.6%、1.7%、15.6%。其中,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滑,主要受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产品售价下降,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
客户方面,2022年至2024年,国民技术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41.4%、43.4%、46.4%;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26.0%、29.5%、28.9%。
作为国内MCU芯片龙头企业,国民技术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公司股东持股极其分散,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迎彤持股2.65%,位居第一大股东。早在2021年,国民技术便计划向孙迎彤定向增发12亿元,若成功发行孙迎彤将成为公司实控人。
彼时,因为定增公司股价在3个月内暴涨超5倍,股价波动引起了交易所关注。
交易所要求公司披露,向董事长定向增发的目的及董事长参与定向增发收购的资金来源。对此,国民技术当时表示,孙迎彤持有国民技术超7亿元股票可用于质押,此外还与多个融资方接洽,相关资金来源具有可靠安排。最后,此次定向增发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29日至6月5日,国民技术多位高管出手减持。其中,董事长孙迎彤减持514.11万股,按减持股价计算,其套现金额约1.2亿元。此外,副总经理阚玉伦减持 13.96万股,副总经理钟新利减持3.78万股,董秘叶艳桃减持12.2万股,财务总监徐辉减持12.2万股。
据悉,公司高管持有的股权大部分来源于2021年实施的股权激励。2021年国民技术授予了123人股权,授予价格仅为6.1元/股,其中董事长孙迎彤一人便获得了550万股。
由于净利润持续亏损,国民技术通过A股进行股权融资难度较大。由于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已连续三年为负,为了维持日常经营,国民技术持续向银行贷款,这也使得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截至上半年末,国民技术资产负债率高达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