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973.HK)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全球发售以每股30.75港元的高端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发行获得了市场热烈响应,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308.18倍认购,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11.61倍认购。这一认购数据刷新了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显示出投资者对奇瑞汽车的高度认可。
七年尝试与二十一载等待
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堪称一段跌宕起伏的征程。从2004年首次传出上市消息至今,这家起源于芜湖的车企经历了长达21年的上市筹备。
2004年,奇瑞首次启动IPO程序,但由于股权问题被迫搁置。随后的多年里,奇瑞多次尝试上市,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2015年,奇瑞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击港股和A股均告失败。2016年,奇瑞新能源尝试借壳上市,未能成功,随后转向科创板上市,依旧受阻。
屡败屡战,奇瑞始终没有放弃。2022年,奇瑞再度进行IPO,因股权结构复杂再次失败。直到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终于迎来了转机。
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通知,确认已收到奇瑞汽车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材料。这一信号表明,奇瑞汽车终于拿到了资本市场的入场券,结束了这场持续21年的资本长跑。
募资用途与战略布局
根据奇瑞汽车公布的募资计划,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几个核心领域。
研发新车型及扩大产品组合占比最高,达到35%。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占比25%,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占20%。
此外,提升生产设施和营运资金补充各占10%。
这一资金分配方案与奇瑞汽车当前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近年来,奇瑞汽车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出口54.6万辆,再次位居中国车企出口量首位。
然而,奇瑞在新能源转型方面进展相对缓慢。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36万辆,而同期比亚迪超过了400万辆,吉利也有88.82万辆。
此次上市融资将为奇瑞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追赶提供资金支持。
业绩亮点与未来挑战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过去三年,奇瑞营收从2022年的926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699亿元,净利润从58亿元提升至14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收入达682.23亿元,净利润为47.26亿元。
销量方面,2024年全年,奇瑞销售汽车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2025年前8个月,奇瑞汽车销量达到172.73万辆,同比增长14.5%。
这些业绩数据为奇瑞汽车的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奇瑞汽车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2025年一季度达到87.74%,远高于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奇瑞在新能源领域需要加速追赶。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被视为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突围的关键筹码。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希望将香港作为迈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