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领军企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1128.HK”。
此次IPO以每股28.8港元的发行价发售3.17亿股股份,成功募资91.4亿港元(约合11.8亿美元),成为2025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也是继吉利汽车之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中国民营车企。
奇瑞汽车原计划募资80亿至100亿港元,最终定价位于招股区间上限,显示出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此次IPO吸引了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红杉中国等在内的12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5亿港元股份,占比近半。
公司表示,募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全球化布局及新能源转型,其中30%投向智能驾驶与电动化核心技术,25%用于海外产能扩建,20%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奇瑞汽车2024年营收达1,8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增幅达52%。
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1%,成为增长主引擎。
出口业务方面,奇瑞2024年海外销量突破65万辆,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覆盖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市场市占率位列前三。
奇瑞汽车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支出达127亿元,占营收比例6.7%。公司已形成覆盖纯电、混动、氢能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自主研发了“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和“E0X高性能电动平台”。
在智能化领域,奇瑞与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深度合作,2025年新上市车型将全系搭载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部分高端车型支持城市NOA功能。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上市仪式上表示,港股上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未来三年,奇瑞计划将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45%,并在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新建5座整车工厂,形成“国内+海外”双生产基地布局。
同时,公司正推进高端品牌星途的独立运营,计划2026年进入欧洲市场,与BBA等豪华品牌正面竞争。
尽管奇瑞汽车业绩表现亮眼,但市场对其估值仍存在分歧。部分机构认为,公司当前市盈率(TTM)约15倍,低于比亚迪(22倍)和长城汽车(18倍),具有性价比优势;但也有分析师指出,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溢价能力较弱,且海外业务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对此,尹同跃回应称,奇瑞将通过技术迭代和本土化运营巩固竞争优势,目标到2030年成为全球前十的汽车制造商。
奇瑞汽车的港股上市,不仅为其全球化征程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树立了新标杆。随着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这家传统车企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实现“蝶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