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王力】
成立于1988年的广发银行,作为中国股份制银行的重要一员,曾在2006年花旗银行入驻后实现华丽转身,2007年成功扭亏为盈,并于2012年资产规模跨越万亿大关。然而,这家曾经的明星银行如今却深陷发展泥潭。自2009年启动上市计划至今已过16年,IPO进程依然遥遥无期,成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仅有的两家未上市银行之一。
进入2025年,广发银行的困境进一步加剧。监管处罚频频落下,年内已收到33张罚单,累计罚没金额突破8000万元大关,较2024年全年罚金激增近8倍。在业务经营方面,2024年该行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的严峻局面,营业收入692.37亿元,同比下降0.63%;净利润152.84亿元,同比下降4.58%。这一“双降”表现在股份制银行中颇为罕见,凸显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颓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广发银行传统优势业务信用卡领域也面临重大挑战。作为业内“信用卡老牌劲旅”,该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从2023年的1.59%飙升至2024年的2.19%,风险抬头明显。与此同时,董事长职位频繁更迭,管理层稳定性不足,公司治理问题浮出水面。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资产质量承压、合规风险高企的多重夹击下,广发银行正面临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发展考验,其在股份制银行阵营中的竞争地位岌岌可危。
合规风险频发,监管处罚创历史新高
2025年以来,广发银行监管处罚呈现井喷态势,合规管理短板充分暴露。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披露,9月12日该行因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违规等多项问题,被处以6670万元重罚,刷新单笔处罚记录。
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广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年内已收到33张罚单,累计罚没超过8200万元,相比2024年全年1045.81万元的罚金,增幅高达685%。处罚涉及面广泛,包括信贷管理不规范、票据业务违规操作、数据报送不合规等核心业务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广发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广银理财也未能幸免。8月1日,该公司因投资运作不规范、数据管理疏漏等问题被罚没1159.88万元,两名高管被警告并处罚金40万元。这一千万级处罚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对其专业资管能力构成严重质疑。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广发银行违规行为呈现“重复性”特征,在信贷管理、票据业务等传统薄弱环节屡次被监管点名,反映出其合规文化建设滞后,内控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
核心业务承压,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2024年对广发银行而言是业绩表现黯淡的转折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营业收入692.37亿元,同比下降0.63%;净利润152.84亿元,同比下降4.58%,这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双降”局面。
导致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是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的严重萎缩。2024年,该业务板块营收较上年大幅减少61.21亿元,成为拖累整体表现的主要因素。作为广发银行传统优势领域,信用卡业务曾是其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但在消费复苏乏力、居民负债压力上升、同业竞争白热化等多重冲击下,盈利能力急剧恶化。
资产质量方面,广发银行面临的风险敞口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24.72亿元,不良贷款率1.53%。特别是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从2023年的1.59%攀升至2.19%,上升60个基点,风险抬头趋势明显。
从行业对比看,广发银行业绩下滑幅度远超同业平均水平。同期招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22%,兴业银行也实现正增长,广发银行的颓势格外醒目。净息差持续收窄是影响盈利的重要原因,该行2022年至2024年净息差分别为1.87%、1.65%、1.53%,呈逐年下降态势。
在对公业务方面,广发银行同样面临增长乏力困境。受房地产行业风险传导影响,传统对公业务投放规模与收益双双受限,而在制造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呈现“对公不强、零售失速”的被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