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李丕】
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第五次递交港股IPO申请,却仍难掩前四次折戟的尴尬,这次“五进宫”能摆脱魔咒吗?
近日,量化派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这是该公司自2022年以来第五次尝试上市。此前申请分别于2022年6月、2023年2月、2024年5月以及2024年12月因招股书失效而告吹。
助贷业务终结,在内地不再涉足
量化派起家于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核心产品“信用钱包”通过API接口为金融机构筛选并推荐用户。2019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推荐超过150万名用户,撮合金融服务。然而,这一模式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备受压力,导致公司被迫转型。
2020年11月,“信用钱包”升级为“羊小咩”,转向消费者导向的数字化交易平台,涵盖消费电子、食品饮料、家电等品类,通过线上匹配连接商品与用户。2022年4月推出的“消费地图”则聚焦汽车零售O2O,合作汽车零售商吸引流量,支持线上线下购车。
如今,客户群包括“羊小咩”上的个人用户、POP商店经营者(平台第三方卖家)和汽车供应商。
截至2024年9月12日,公司已彻底终止助贷业务,并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已向内地监管机构承诺不再涉足。
不过,量化派关联企业仍在背后延续金融业务链条。小贷平台“便荔卡包”的商城页面可直接跳转至羊小咩,用户通过该渠道即可申请小额贷款购物,而“便荔卡包”的运营方北京自牧云创,实控人为量化派创始人周灏。
点击“便荔卡包”APP的商城页面,立即跳转到了羊小咩的页面
“便荔卡包”运营方为北京自牧云创,而量化派创始人周灏为字牧云创的实控人
今年年前5月毛利达96.7%,营收单一化,运营乱象频出投诉达3万条
财务数据显示,量化派收入主要来自线上市场。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75亿元、5.3亿元和9.93亿元;2025年前5个月达4.14亿元,同比增长38.12%。
“羊小咩”已成为营收支柱,2022年占比43.4%,2023年降至37.8%,但2024年升至93.2%,2025年前5个月高达98.1%,贡献4.06亿元。“消费地图”占比则从2022年的43.3%下滑至1.9%,助贷业务收入从11.8%降至零。
盈利从2022年的-28.3万元亏损,转为2023年的364.3万元盈利,2024年达1.47亿元,2025年前5个月1.26亿元,同比增262.14%。毛利率从2023年的69.4%升至2024年的96.9%,2025年前5个月96.7%,得益于“羊小咩”增长和成本优化。
然而,批评声音认为,这种盈利改善过于依赖“羊小咩”单一产品,收入结构失衡风险高。
招股说明书指出,IPO募资将用于研发优化“羊小咩”等平台、广告投放扩用户群,并引入更多供应商丰富品类,提升盈利。
运营乱象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羊小咩的投诉超3万条,近一个月仍有40条新增投诉,集中指向价格虚高与套现诱导问题。
羊小咩平台商品价格远超主流渠道,一款“咩咩自营”的小米15Pro(12+256)售价5869元,而京东小米旗舰店同款仅售4799元,溢价超22%。高价背后还暗藏套现灰色链条,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在羊小咩购得商品后,会接到陌生电话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疑似平台引导通过购物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