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清晨8点30分,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的海森宠物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春学打开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指尖轻点,开始为一批出口货物进行线上报关。几天后,这批产自当地的膨润土猫砂将从大连大窑港口出境,随后穿洋过海,抵达菲律宾宿务港。
一单寻常的“猫砂”跨境交易,体现出内蒙古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澎湃脉动。
企业乘风:从“试水”到“冲浪”的转型之路
“2017年3月开通阿里巴巴出口通会员时,我们还没想到,8年后能把内蒙古的猫砂卖到136个国家和地区。”回忆起跨境电商之路的起点,张春学感慨道。彼时,海森还只是传统外贸领域的“追随者”,而2020年疫情成为转折点——所有传统的线下贸易采购形式全部转变为线上,海森果断加大线上跨境平台投入。
海森豆腐猫砂生产线。
如今走进占地94亩的海森超级工厂,8条豆腐猫砂生产线与16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高速运转,年产能达20万吨的生产基地,正为跨境业务提供坚实支撑。
“依托公司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独特优势,预计2025全年跨境电商收入能达到1500万美金的目标。”张春学的底气,来自企业构建的全链条跨境运营体系:每周两次英语直播直接对话国际客户,通过社交媒体强化品牌影响力,定期赴海外参展并邀请客户实地考察。专业化运营团队与高效供应链支撑起全球136个国家和市场的业务网络。
海森工厂车间。
在全球市场的闯荡中,挑战同样存在。“一是新兴市场合规成本较高,有时候会影响交付时效;二是北美市场受关税政策冲击,部分核心品类订单出现下滑,需加速品类结构调整;三是复合型人才缺口显著,既熟悉拉美市场法规又懂数字化运营的专业人员更是‘一才难求’。”张春学坦言,这些瓶颈正是内蒙古跨境电商企业走向更深层次全球化的共同考题。
平台赋能:跨境电商综试区构筑贸易新生态
赤峰跨境电商综试区。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自2019年赤峰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以来,一套支持体系加速构建——
2021年,赤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与满洲里海关数据节点成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统计监测等功能集成;依托B型保税物流园区建成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已集聚232家企业,其中亿元级企业3家、2000万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3家线下体验店覆盖3200平方米,让来自4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5300余种进口商品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即选即购”;在自治区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赤峰市宁城县域外经贸破零增量示范工作稳步推进。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宁城膨润土产业正从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形成从原材料开采到终端猫砂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
数据见证发展“加速度”:2020年至2024年间,赤峰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6.3亿元,实现了年均30倍的增长。2024年,综合服务平台入统出口总额5.1亿元,当地10种特色产业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的平均渗透率达71.5%,羊绒制品稳居全国出口榜首,杂粮杂豆畅销50余国,生物化工产业材料出口额占平台总额的62%,传统产业在跨境电商赋能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赤峰始发的中亚班列。
从赤峰始发至莫斯科的TIR国际卡航。
物流通道的“破壁”,更是为贸易增长插上翅膀。2024年,赤峰市开行中欧班列30列、铁海联运集装箱班列43列,首趟TIR国际公路运输汽车成功承载“9610”直邮出口业务,从天津港、大连港发往印度、泰国、荷兰等国的货物,正通过“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网络,实现“赤峰制造”与全球市场的高效链接。
全区布局:“一平台一方案”激活开放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