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据北京商报近日报道,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硅”)科创板IPO更新披露了招股书,其中最新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财务资料。本次冲击上市,上海超硅拟募集资金约49.6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56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7.36亿元。
据由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财中社报道,2022年至2024年,上海超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1亿元、9.28亿元、13.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60亿元、-10.41亿元、-13亿元,累计超过32亿元,亏损金额持续扩大;上述期间,公司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也超31亿元。
北京商报:上海超硅上半年净利亏损7.36亿元
北京商报近日发布报道《上海超硅科创板IPO更新财务资料,上半年净利亏损7.36亿元》。
据报道,据了解,上海超硅主要从事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最大的300mm和200mm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公司还从事包括硅片再生以及硅棒后道加工等受托加工业务,已经发展为国际知名的半导体硅片厂商。公司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13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2日进入问询阶段。
本次冲击上市,上海超硅拟募集资金约49.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集成电路用300毫米薄层硅外延片扩产项目、高端半导体硅材料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据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超硅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56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7.36亿元。从往期财务数据来看,2022至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9.21亿元、9.28亿元、13.27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8.03亿元、-10.44亿元、-12.99亿元。
财中社:上海超硅三年累亏超30亿 财务总监频繁更迭
据由深圳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财中社报道《超硅股份三年累亏超30亿,财务总监频繁更迭藏风险》,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1亿元、9.28亿元、13.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60亿元、-10.41亿元、-13亿元,累计超过32亿元,亏损金额持续扩大;上述期间,公司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也超31亿元。而且,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9.72亿元。
超硅股份(即上海超硅)财务总监两次发生变动。据招股说明书,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公司财务总监为刘旺。而且,在此期间,公司正处于上市辅导期。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超硅股份财务总监变更为王锡谷。需要指出的是,在王锡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期间,超硅股份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2024年12月,王红梅接替王锡谷成为超硅股份新一任财务总监,并担任该职务至今。在此期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并于2025年6月13日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除了财务总监,超硅股份董秘也在上市辅导期间发生变动,2024年9月,其董秘王全胜离职。接替该职位的为敖传龙,其曾为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需要指出的是,超硅股份原上市辅导机构正是中金公司。
董秘和财务总监是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管理财务运作的核心人物,且财务总监集各种责任、风险于一身,在IPO申报的关键时期相继离职,不仅影响公司上市准备工作,更可能表明公司内部存在分歧。尽管公司已完成辅导验收,但这一非常规人事变动仍被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视为重要的风险信号。
北京商报:上海超硅头顶近14亿商誉
据北京商报报道《亏损加剧、头顶近14亿商誉,上海超硅IPO胜算几何》,截至2024年末,上海超硅商誉为13.94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为9%。
据上海超硅介绍,账上商誉系公司2020年非同一控制下收购重庆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超硅”)股权形成。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公司账上商誉不可忽视,如果标的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可能会引发IPO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上海超硅也提示风险称,半导体行业长期处于增长态势,但短期需求受政策及市场环境影响亦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若未来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不利变化,重庆超硅的产品认证及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可能导致重庆超硅经营业绩下滑,进而导致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
证券时报:上海超硅去年6月获20亿元C轮融资
据证券时报报道《上海超硅完成上市辅导去年6月获20亿元C轮融资》,2024年6月,公司完成20亿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两江基金、交银投资、上海国鑫投资联合投资,并得到原股东上海松江集硅的追加投资。这也导致陈猛、上海沅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沅芷”)等股东股份被稀释。
在此背景下,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陈猛对原特别表决权方案进行了调整:设立了特别表决权股份持有平台上海沅英,陈猛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GP),上海沅英持有上海超硅0.47%的股权。
该特别表决权方案调整后,陈猛及其控制的上海沅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沅英合计持有上海超硅11.78%的股权,并通过特别表决权设置合计控制公司51.78%表决权,实际控制人地位稳固。同时,在首次公开发行(15%)稀释后,陈猛及其控制的上海沅芷和上海沅英合计持有上海超硅的股份仍将超过10%,满足《上市规则》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