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生物医药公司百利天恒(2615.HK)午间突然公告宣布延迟全球发售计划,这一决定使得原定于11月17日在港挂牌上市的计划戛然而止。该公司表示,鉴于现行市况,经征询整体协调人后,决定延迟全球发售,且将不会根据招股章程进行,国际包销协议将不会订立。
根据公告,百利天恒将向投资者全额退还申请款项,退款将于11月17日完成。公司强调,延迟全球发售的决定并未影响公司现有业务,且公司及其整体协调人正在审慎评估有关全球发售及上市的更新时间表。
此次突然中止的港股IPO原本计划发售863.43万股,发售价区间为每股347.5港元至389.0港元,募资总额约为30.00亿港元至33.59亿港元。按发售价中位数368.25港元计算,募资净额约为30.18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百利天恒原计划将募资所得的60%用于拨付公司于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候选生物药物的研发活动,30%用于建立全球供应链,另外10%拨付在中国内地以外业务的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百利天恒早在2023年1月就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此后曾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均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而失效,直至2025年10月才通过港交所聆讯。
业绩方面,百利天恒近年来经历了从巨亏到暴增的剧烈变化。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约为7.02亿元、5.60亿元和58.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7.80亿元、37.08亿元,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这一业绩逆转主要得益于公司与BMS(百时美施贵宝)的一笔重大交易。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将自主研发产品BL-B01D1的部分商业化权益授予BMS,总交易额高达84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