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药研,一家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军地位的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正带着沉重的财务包袱,急切地叩响香港联交所的大门。此番赴港上市,对于鼎泰药研而言,不仅是拓宽融资渠道,更是一场化解结构性危机、寻求生存与转型的背水之战。
但以高科技药研企业,并未敢试水科创板,直接寻求流动性有限但上市程序较为宽松的港交所,鼎泰药研的企业成色难免被质疑。
实验猴价格波动净利润持续恶化
鼎泰药研的营收在2022年至2024年间保持在7亿元人民币左右,分别为7.25亿元、7.67亿元和7.13亿元。然而,在营收相对稳定的表象之下,公司的净利润却在持续恶化。2022年,公司尚有1.43亿元的盈利,但转年便陷入亏损,2023年净亏损5194.6万元,到了2024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52亿元,两年间合计亏损已超过3亿元。简单加总过去三年半的净利润,公司累计亏损额已接近1亿元。
导致净利润雪上加霜的驱动因素,是公司非人灵长类动物(NHP)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
作为非临床CRO研究的核心资源,实验猴是鼎泰药研的“立身之本”。公司拥有逾2万只实验猴种群,规模位居国内前三。然而,这曾是核心竞争力的资产,也成为了吞噬公司现金流的“无底洞”。由于2022年前后实验猴市场价格一度飙升至每只20万元的高位,鼎泰药研为扩充其海南种群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采购。这种大规模、高成本的采购,是导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流出的主要原因。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流出0.66亿元、2.52亿元和1.61亿元。同时,由于实验猴价格回落至约10万元,作为生物资产的实验猴公允价值变动直接影响了利润表现,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带来了-1700万元和-5800万元的亏损贡献。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采购研究动物的过程中,在2025年向前四大供应商采购的都是实验猴,其中一家供应商K.F (CAMBODIA) LTD还是鼎泰药研附属公司海南亚灵主要股东的关联方。持续的现金流出导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4.19亿元。
巨额赎回债务压顶企业发展未来成疑
而比实验猴降价更为紧迫的危机,则来自于鼎泰药研高达27.27亿元的赎回负债。自2021年完成多轮融资以来,相关股份附带了赎回权,若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合格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按发行价加上每年10%单利回购股份。这笔巨额负债被会计准则视作金融负债,其账面值变动产生的亏损持续而巨大。数据显示,赎回负债账面值变动带来的亏损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高达1.96亿元和2.06亿元,成为公司近年净利润亏损的主要或核心原因。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高达35.34亿元,而流动资产仅为15.78亿元,由此构成了19.563亿元的显著短期流动性缺口。这使得公司不得不急切寻求上市,因为成功完成合格上市是解除这笔高达27.27亿元赎回责任的唯一机制。
面对生存压力,鼎泰药研自身造血和发展能力也让市场存在质疑。与行业龙头相比,鼎泰药研的整体规模差距悬殊。例如,2024年药明康德的营收近400亿元,约为鼎泰药研营收(7.13亿元)的50倍以上。在CRO行业竞争转向全链条服务的大趋势下,鼎泰药研的业务链条完整性不足进一步限制了其发展。虽然公司正在加大对临床试验服务的投入以拓展业务链条,但因临床试验服务利润率较低,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的48.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8.9%。
面对持续为负的经营现金流和迫在眉睫的27.27亿元赎回负债风险,上市融资已成为鼎泰药研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出路。公司计划将H股IPO募集资金用于多项战略转型:包括进行产能扩张及设施升级,持续拓展并强化公司的新方法(NAMs)平台,并建立转化科学与创新中心。此外,为应对全链条竞争和实现全球化跨越,公司计划组建国际业务拓展团队,并寻求潜在收购中国及海外合适的CRO企业及相关资产,以期快速补齐业务链条短板并扩大全球影响力。但能否成功上市,融资数量能否帮助公司解决困境,对于鼎泰药研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