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美国将庆祝独立250周年,在筹备过程中,一枚特别的1美元纪念币引发了广泛争议。硬币正面是特朗普标志性的金发侧脸,背面则刻画了他2024年遭遇刺杀未遂时的握拳怒吼形象,甚至在边缘铸上了他当时的竞选口号“战斗!战斗!战斗!”。这种把现任人物的头像和政治口号直接刻上货币的做法,不仅让美国财政部陷入舆论风暴,也打破了自1866年国会立法以来“活人不得出现在货币上的”百年传统。

要了解这场风波的荒谬性,必须先回顾一下美国货币的历史。1866年,国会通过了《货币设计法案》,明确规定在世的任何人物都不能出现在硬币或纸币上,只有总统去世两年后才能入币,且币背面必须搭配自由女神像等象征国家精神的图案。这一规定已经沿用了159年,连罗斯福、里根这样的传奇总统也都严格遵守。但特朗普的这枚纪念币则完全打破了这一常规:他用自己作为活人肖像代替了先人的头像,用竞选口号取代了象征国家的自由女神像,甚至将建国的纪年“1776-2026”也当作个人政治宣传的工具,硬币简直像是一张巨型的竞选海报。

这枚硬币的背后,隐藏着三重政治策略。首先,特朗普用“遇刺幸存者”这一形象塑造自己为超级英雄,把暴力事件转化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其次,他通过将建国纪年与自己的形象联系起来,暗示自己是当代的华盛顿;最后,限量发行硬币,让1400万收藏爱好者争相购买,从而收获他们的钱包,并让粉丝通过抢购硬币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共和党人纷纷为这场“货币创新”站台,财政部长贝森特称这是“特朗普对国家贡献的象征”,而民主党则拿出1866年的法案,严厉批评这枚硬币是“把货币彻底变成了竞选工具”。最尴尬的是,美国铸币局这个本应守护传统的机构,如今竟成为了政治博弈的工具。
当硬币不再仅仅是货币的象征,而成了政治斗争的旗帜,当百年的规则被轻易改写时,这场风波已经超越了货币本身。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评论的那样:“我们争论的不是一枚硬币的设计,而是一个国家的底线——当传统被拆解,象征被扭曲,所谓的‘货币荣誉’,到底是荣誉,还是一场闹剧?”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每个手里拿到这枚硬币的美国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