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婉银 每经编辑:魏官红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这句网友的调侃,道出了广东人对鸡肉的偏爱,“清远鸡”则是广东最有名的鸡品种之一。
此前清远鸡一度从市面上消失,曾任职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的张正芬夫妇看到了商机,来到广东省清远市,接手了几千只原种清远鸡,由此开启创业之路。
近日,张正芬夫妇创立的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农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清远鸡出栏量计算,天农集团近几年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清远鸡提供商。但在近几年的营收中,天农集团的支柱业务是生猪产品,营收占比超60%,清远鸡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仅20%左右。
这家以清远鸡起家的农牧企业,将如何向资本市场讲述其“左手养鸡,右手养猪”的周期穿越故事?
从几千只到超3000万只 张正芬夫妇离职创业
张正芬与丈夫肖文清同岁,本科阶段都毕业于西南大学,此后的从业经历也相似。1992年,肖文清从西南大学辞任,1993年到温氏股份担任饲料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正芬紧随其后,也在次年入职温氏股份并担任技术总监。
据公开报道,2002年,还在温氏股份任职的张正芬到清远考察时发现,因养殖户盲目杂交、追求速成,纯种清远鸡资源已很稀少,仅剩几千只原种鸡。
2003年,张正芬就来到清远创业,接手了几千只原种鸡。但她接手后发现,这批原种鸡白血病率很高,个体大小差异还很大,真正能做种鸡的不到三分之一。
为了提升清远鸡的成活率和质量,张正芬成立清远鸡育种中心,聘请专家进行研究。几年过后,清远鸡的存活率大幅提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天农集团占中国清远鸡市场份额约59.3%,出栏量为3270万只。
招股书显示,清远鸡是黄羽肉鸡的代表性地方品种之一,整体来看,黄羽肉鸡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到2024年呈下降趋势,预计今年会开始正增长。2024年,按出栏量计,天农集团在广东省黄羽肉鸡企业中排名第二,但仅有5.2%的市场份额,而排名第一的企业市场份额是40.3%。
生猪业务赚得比鸡多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跌超七成
成立后不久,天农集团就开始发展生猪业务。尽管以清远鸡单点突破成功崛起,天农集团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义为肉类及肉制品提供商,核心产品已涵盖清远鸡、生猪及相关肉制品。
从收入结构来看,生猪产品是天农集团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利润支柱。2022年至2024年,天农集团生猪产品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5.5%、61.6%、67.1%,2025年上半年占比更是高达66.3%,清远鸡及其他土鸡产品收入占比近几年都在28%以下。
盈利能力上,生猪业务同样更具优势。2022年至2024年,天农集团的清远鸡及其他土鸡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6%、0.7%和16.4%,而同期生猪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1.1%、0.4%和20.6%,整体高于前者且波动相对较小。
尽管生猪业务表现相对亮眼,但天农集团仍难摆脱农牧业固有的周期波动特性,业绩呈现出显著的起伏。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盈利3.41亿元,2023年因市场整体供应增加,生猪、清远鸡平均售价下跌,公司亏损6.69亿元,2024年随着行情回暖,净利润反弹至8.90亿元。
进入2025年,公司业绩再度承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21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1.27亿元,净利率5.7%,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4.73亿元,净利润大幅下滑超七成。
这背后,是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导致生猪估值下降,天农集团今年上半年录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7640万元。同时,为了拓展销售渠道,天农集团上半年的销售开支大幅增加36.5%。
在生猪领域竞争也十分激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天农集团2024年以营收计仅位列中国西南部生猪养殖企业第八,市场份额为0.9%;按单头生猪毛利计,其以470元/头的单头生猪毛利位居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第二。
面对这些挑战,天农集团也在积极寻求转型。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加工肉制品生产、线下餐饮服务、技术研发等领域,如计划建设天农数智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清远鸡、生猪产业与当地旅游和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农文旅产业园,以清远鸡鲜切火锅为代表的特色餐饮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