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4万人的江苏小县,又要跑出一个IPO
创始人
2025-11-14 13:42:37

来自智能座舱领域。

智能座舱领域,即将迎来一个IPO。

来自江苏扬州仪征市的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景电子”)于11月12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登陆港股主板。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专注于车载抬头显示(HUD)技术研发,凭借在智能座舱视觉与交互解决方案领域的创新突破,已成长为国内HUD行业头部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销量计算,我们在中国HUD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16.2%。

而据最新数据,公司HUD产品目前累计出货量超200万套,是国内智能座舱视觉交互技术革新的关键推动者。其核心产品W-HUD解决方案CyberLens、AR-HUD解决方案CyberVisio已形成平台化技术架构,覆盖从基础信息显示到沉浸式导航的多元需求,搭载车型累计突破90款,服务蔚来、理想、小米等22家主流车企。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明星企业并非来自北上广一线城市,而是来自一座常住人口只有54万人的江苏小县——仪征市。但作为江苏省三大乘用车产业基地之一,仪征汽车工业园区早已名声在外,近年来,仪征市更是主动适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关键零部件,不断提升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无意外,这座江苏小县也即将收获一个智能座舱IPO。

江苏兄弟创业,即将收获一个IPO

泽景电子的故事,始于一对江苏兄弟。而这段商业征程,则要从两位联合创始人截然不同却互补的职业生涯说起。

现年49岁的张涛与47岁的张波,各自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积淀,两人的专业背景恰好形成完美互补——哥哥张涛深耕汽车产业链,职业生涯始于上汽大众,从电子工程师干起,后历任合资公司上海宝钢阿赛洛激光拼焊的副总经理、仪征大众联合发展总经理,直至上汽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积累了丰富的汽车产业资源和管理经验。张涛拥有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学士学位,并先后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兼具技术底蕴与国际视野。

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弟弟张波,则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方面拥有独特优势。早年曾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这段经历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软件研发基础。此后他创办西安睿维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积累了创业经验。

2015年,兄弟二人把握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机遇,在仪征市共同创立泽景电子,专注于车载HUD的研发与制造。创业之初,他们就展现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仅用一年时间便推出首台HUD原型机,并成功获得蔚来汽车在国内行业的首个HUD量产项目定点,这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泽景电子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中窥见中国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的缩影。

2018年,公司不仅完成搭载HUD技术的蔚来车型量产,实现了国内首款搭载HUD技术新能源汽车的首次亮相,还推出了第一台AR-HUD原型机,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前瞻性。同年,公司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标志着技术实力获得官方认可。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泽景电子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20年,公司成为中国首个HUD行业标准起草委员会的领导成员;2021年,公司在仪征市部署了综合性HUD产品实验室,并成立上海思瑞斯,成为业界首家拥有全自动HUD视觉检测设备的供应商,同时获得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研发实力持续增强。

技术创新是泽景电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3年,公司开始量产国内市场首款实现虚拟现实融合的70英寸AR-HUD,同年全部HUD解决方案累计销量突破一百万台,实现了规模化商业应用的重要跨越。2024年,公司继续引领技术革新,发布了业内首批大尺寸56英寸智能HUD,并率先量产了国内首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70英寸AR-HUD(搭载DLP5530芯片)。

以2024年销量计算,泽景电子已在中国HUD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达到16.2%,成为中国市场上唯一一家在HUD总销量、W-HUD销量及高性能AR-HUD解决方案销量三项指标上均跻身前三的供应商。

进入2025年,公司的技术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率先量产首款采用双焦面技术的AR-HUD,并成立匈牙利附属公司GiraffeVision Kft,标志着全球扩张策略迈出关键一步。截至2025年5月,公司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00万台,与一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技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从一家国内领先汽车制造商处获得AR HUD项目定点,业务前景持续向好。

在张涛和张波的带领下的泽景电子,目前已建立了合伙人式的高效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工作经验超过20年,构建了高度协同、互补的组织生态。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36.1%,核心研发员工多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前沿技术视野。

至此,兄弟俩创业历经十载即将收获一个IPO。

10年未盈利,8轮融资估值涨40倍

从2015年在县级市仪征起步,到如今成长为国内HUD领域的领军企业,张涛、张波兄弟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创业传奇。

而作为赛道头部企业,泽景电子的发展也得到了多元化股东阵容的强力支持,既有知名专业投资机构,也包括多家产业战略合作伙伴,在资金、产品开发、市场渠道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效应。招股书显示,泽景电子成立至今共完成了8轮外部融资,估值也从Pre-A轮的6000万元涨40倍至E轮的25.85亿元。

图/泽景电子IPO前投资概览

来源/招股书融中财经截图

然而,高估值与盈利拐点之间始终隔着一条河。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收入从2.14亿元增至5.78亿元,复合增速64.3%,但在同一时期内,公司却分别录得2.56亿元、1.75亿元和1.38亿元的年内亏损,三年累计亏损额达5.7亿元。尽管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公司曾在2023年实现1330万元的经调整盈利,但这一转机并未持续,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这种盈利能力的波动不仅反映了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定价压力,也揭示了企业在研发投入与规模化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的艰难。

亏损的主因是研发、制造与客户验证的高前置投入。泽景电子主打W-HUD(CyberLens)与AR-HUD(CyberVision)两条产品线,需在光学畸变矫正、车规级可靠性、AR算法实时渲染等“硬骨头”上持续砸钱。招股书数据显示,于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泽景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340万元、5450万元、6210万元、252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9.0%、9.9%、10.7%、9.6%。

此外,HUD行业“降价跑量”特征明显,其核心产品W-HUD的单价从2022年的970.9元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837.1元,表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市场中,产品溢价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公司客户集中度居高不下,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了80.9%的收入,虽然较2022年的93.0%有所改善,但对少数头部车企的依赖仍然构成业务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财务结构——截至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215.6%,流动负债净额接近10亿元(流动负债净额最新数据已升至12.3亿元),其中包含13.6亿元的可赎回优先股,这些优先股条款要求公司在2027年前完成合格上市,否则可能触发赎回条件,为公司带来了额外的资金压力。

面对一系列内外部的挑战,泽景电子也正在通过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寻求突破。

在技术层面,公司持续推动产品从传统的W-HUD向更具潜力的AR-HUD演进,其CyberVision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小米SU7等新车型,2024年AR-HUD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0.9%。不过,该业务的核心芯片仍依赖德州仪器的DLP技术,存在供应链单一风险,促使公司加速研发LCoS等替代技术路线。

在全球拓展方面,2025年公司在匈牙利设立子公司GiraffeVision Kft,并计划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欧洲生产基地,旨在贴近国际客户并降低制造成本。这一战略瞄准了全球车载HUD市场的增长机遇——据灼识咨询预测,按销售量计,中国车载HUD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00万台增至2024年的390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1.2%,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270万台,2025至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9%。

过去在资本助推下快速抢占赛道的泽景电子,眼下不得不面对盈利难题和激烈竞争。显而易见,公司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系于此次IPO的成败——若成功上市,募得资金将用于产线升级、技术研发和海外扩张,为公司赢得宝贵的发展窗口;若上市受挫,高杠杆与优先股赎回压力可能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

仪征市,又将迎来一个IPO

走到港交所门前的泽景电子对于仪征市这座长江北岸的县级市而言,也意味着继8月天富龙上市打破“A股零纪录”之后,资本市场将再添一张“仪征名片”,也意味着当地深耕十年的汽车电子产业链终于跑出了第一家冲刺港股的企业。

泽景电子的总部与量产基地均设在仪征汽车工业园。

后者成立于2003年5月,是呼应上汽集团战略布局而设立的专业园区,目前建成区约13平方公里,分为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市场物流、综合服务配套四大功能分区。随着2010年上汽大众30万辆整车项目的落户,园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进入了跨越式的高速发展阶段,构建了整车及零部件“1+100”的产业格局,成为仪征市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集汽车传动件、发动机零部件、汽车底盘、汽车座椅、车身焊接件、精密冲压件、汽车悬挂及配件、汽车内外饰件、汽车线束、抬头显示器等行业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

从企业规模来看,园区内共有规模企业81家,其中100亿元企业2家,为上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销售公司,10亿元企业3家,为茵梦达、延锋座椅、大众联合,亿元企业34家。从企业类别来看,汽车整车企业1家,为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家,主要产品涉及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等零部件;汽车电子企业包含泽景电子等,主要产品涉及抬头显示器、车联网设备等汽车电子产品;汽车服务业企业28家,主要涉及物流、销售、金融等领域。2024年,园区生产整车19.8万辆,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95.8亿元、工业入库税收21.7亿元。

仪征市对泽景电子的支持贯穿其发展全过程。自2015年落户仪征以来,泽景电子先后获得“绿扬金凤计划”3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资助、200万元省级服务化改造升级标杆示范项目奖励资金等,并在扬州、仪征两级政府帮助下,完成D轮融资。

一幅产业图景也正在徐徐展开。2022年,仪征市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总规模20亿元,重点支持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2+2+4”方向;2024年7月,扬州市级12.5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投资基金落地,同样把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零部件列为首要赛道,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下,仪征汽车产业近年来也正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升级。未来,仪征市表示将聚焦汽车电子、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领域,深化与上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延伸汽车电子产业链条,全力构建“整车—核心零部件—地方国企”命运共同体。

从县域经济视角看,泽景电子的上市更具示范意义。江苏县域长期靠制造业“单腿走路”,资本市场短板明显。同样来自仪征市的天富龙于2025年8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填补了仪征市A股空白;泽景电子若年内于香港挂牌,则实现港股“零的突破”,仪征市也将成为同时拥有A股、H股上市公司的县级市。

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均根植于当地汽车产业链,前者提供内饰新材料,后者输出智能显示系统,一条“传统零部件+汽车电子”的双轮路径由此清晰,为后续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双11白酒消费升温,关注全球首... 近期,白酒板块表现活跃,中证白酒指数(399997)近5日涨幅近5%,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山...
原创 5... 来自智能座舱领域。 智能座舱领域,即将迎来一个IPO。 来自江苏扬州仪征市的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
实测教程“微乐石家庄麻将有挂吗... 您好:微乐石家庄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
区块链技术保障食品溯源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食品的产地、生产日期和成分,却很少思考这些信息是否真实可靠。随着区块链技术...
重大发现“白金岛游戏为什么一直... 您好:白金岛游戏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5294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