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少投资者发现市场上有跟踪算力基础设施主题的指数,却未见对应的ETF产品。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监管层对短期热点炒作的审慎态度,以及算力产业链本身的复杂性。
算力指数并非新生事物。国证算力基础设施主题指数早在2009年发布,中证算力指数也于2022年亮相。2023年曾有九家基金公司集中申报算力ETF,但均未获批。其主要原因在于算力概念边界宽泛,涵盖芯片、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多个环节,导致指数成分股行业混杂、波动性高,监管机构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市场观察窗口而非成熟投资工具。
从产业链视角看,算力生态呈现清晰分层:上游以芯片、服务器为代表提供算力核心硬件;中游通过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实现传输与承载;下游则聚焦AI应用、云计算等场景。投资者无需等待“打包式”的算力ETF,现有行业指数基金已可覆盖各环节机会,如半导体、通信设备、云计算等主题ETF。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通信设备指数涨幅领先,半导体指数紧随其后,反映出算力投资主线正从概念向业绩兑现转变。投资者可依据对技术迭代、建设周期、应用落地的判断,选择相应细分领域布局,而非盲目追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