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财经 严明会 9月15日,杭州新元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元素药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围绕代谢病和抗炎治疗领域,新元素药业延展了极具技术优势和有序梯次的产品管线,覆盖了包括慢性和急性痛风、动脉粥样硬化适应症、CKD、心包炎等在内的多个存在显著痛点和拥有广阔空间的细分市场。截至递表前,新元素药业研发管线下的五款产品均未实现商业化。
因暂无产品商业化,新元素药业也因此尚未产生任何销售收入。同时,因为高额的研发开支,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以下称“报告期”),新元素药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金额分别为9742.2万元、4.34亿元及1.65亿元,两年半合计亏损约6.96亿元。

报告期各期,新元素药业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77亿元、3.38亿元及7376.8万元。其中,试验及测试开支始终占据最大比例,各期比例分别89.3%、92.5%、87%。

此外,从数据来看,ABP-671的研发开支占据主导地位,各期产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5亿元、2.84亿元、6308.6万元。虽然随着2025年上半年ABP-671进入2b/3期临床试验阶段,其研发开支有所减少,但新元素药业预计,未来该产品仍会持续产生大量相关开支。

截至递表前,新元素药业的研发团队共有27名成员拥有高等学历,其中10人拥有博士学位,17人拥有硕士学位。
据了解,新元素药业的研发团队由多位世界级科学家领导,包括史东方、临床医学部高级副总裁Ullrich Schwertschlag博士等。研发团队的专业背景涵盖药物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制剂开发等多个领域,具备丰富的药物开发经验。
新元素药业的业务及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候选药物的成功。若其未能成功完成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获得监管批准或实现商业化,或其研发出现严重延误或成本超支,则其业务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新元素药业在招股书中坦言,除了其现有候选药物的持续临床测试、潜在批准及商业化外,其业务能否取得成功部分取决于公司能否发现或识别其他候选药物。
而针对其他适应症识别新候选药物及开发候选药物的研究项目,则需要大量技术、财务及人力资源。新元素药业称,公司可能会在最终被证明不成功的潜在候选药物或适应症扩展上投入精力和资源,而这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