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起步,13年深耕核心技术,产品远销全球40余国家和地区——港交所披露最新信息显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11月17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工业机器人“隐形冠军”迈出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是中国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暨具身智能机器人先锋。依托全栈自主核心技术与多场景智能应用能力,成功构建了主要涵盖工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三大类全自主研发产品矩阵。

关键精度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位于成华经开区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的卡诺普生产车间,机械臂在空中翻飞一刻不停;传送带上,一台台蓝色机器人正进行出厂前的测试、检查……

“我们在定位精度、轨迹精度、节拍性能等维度均具有显著优势。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行业领先水平。”现场质量工程师自豪地告诉记者,通过动态精度补偿算法使机器人在关键精度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卡诺普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2毫米,定位精度达到0.2毫米,路径重复性达到0.1毫米,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超10万小时。
引人注目的是,卡诺普生产的六轴多功能工业机器人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控制小脑”,使其能够安全协同工作、避开障碍物并能自主规划路径。
从控制器破局,到全栈技术自主可控
“从成都起步时,我们就坚信,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公司创始人李良军的话语,道出了这家机器人企业深耕十余载的初心,以及冲刺全球赛道的底气。
李良军介绍,自2012年成立以来,卡诺普以机器人控制器这一核心零部件为切入点,逐步实现覆盖“底层硬件-OS-应用-云端”全栈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如今其产品矩阵已涵盖70余款机型落地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新能源、工程机械等多种行业的应用场景,同时产品已经覆盖绝大多数的工业应用场景。

过去十年间,卡诺普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了5项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其中,包括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由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的GB/T 39360-2020《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性能评估与测试》标准制定,并参与起草由国家工信部主导的GB/T 43554-2023《智能制造服务 通用要求》。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卡诺普已获得297项有效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62项。
焊接机器人领跑,全球化布局深耕
根据全球顶尖的行业研究及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的报告,卡诺普在所有中国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并在关键焊接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激光焊接及切割机器人)中的所有中国制造商中排名第一。2024年,卡诺普成为中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出口商,客户超500家,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50多个城市。

在马来西亚设立东南亚附属公司,在欧洲、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地建立服务站——卡诺普的海外足迹已延伸至40余国家和地区。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代工模式,卡诺普以技术驱动“中国智造”生态输出,在海外汽车制造、3C电子、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实现系统化落地,从全球产业链追随者转变为行业参与者、生态共振者。
资本赋能新起点,瞄准具身智能未来
此次递表港交所,对卡诺普而言是里程碑式的跨越。“提前布局核心技术,是我们穿越行业周期的底气。”公司创始人李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以资本赋能技术的新起点,将加速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

面向未来,卡诺普路径清晰:未来三至五年,重点投入机器人底层技术、特定场景的多模态垂类模型、持续扩展产品组合及应用场景三大方向,向以AI为依托,以工业为根基,打造应用于千行百业、享誉全球的领先智能机器人品牌的目标迈进。
“技术研发没有捷径,每一次突破都源于日积月累的沉淀。”卡诺普CTO朱路生透露,公司将持续以超40%的研发投入占比,筑牢技术护城河。
记者 赵一 文/图 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