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转型概念股”天普股份11月24日股价收盘翻红,并逼近前期新高。当日午后,天普股份股价开始发力,最终收于116元,涨幅达到6.8%,换手率3.6%,成交金额5.41亿元。由于收购方中昊芯关英进入公开要约期,该公司股价走势反应了市场对其被并购后的走势预期。尽管该公司多次发布公告,澄清收购方独立启动IPO,不会借壳、不会注入资产,但仍然引起市场的广泛注。
市场情绪趋于理性
根据天普股份11月17日晚间披露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显示,中昊芯英于11月20日已正式向公司除特定股东外的全体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发起全面要约,以23.98元/股的价格收购最多335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5%。此次要约期共计30天,至12月19日。
相较于此前股价的连续上涨,进入全面要约后的三个交易日后市场情绪趋于理性,主要源于收购方中昊芯英在公告中明确本次要约不以借壳及更改主业、注入资产为目的,仅为履行法定收购义务、稳固控制权的合规举措,并向投资者提示触发退市条件、业绩下滑等多项风险。
本次要约收购为强制要约
要约收够是指收购人以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为目的,向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书面要约,按公告的价格、条件和期限收购其股份的交易方式,分为自愿要约和强制要约两种类型。根据公告披露,本次中昊芯英的全面要约就并非主动收购行为,而是中昊芯英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前期股权转让与增资控股,触发法定要约义务后的合规举措。
回溯至8月21日,交易各方同步签署两项股份转让协议与一项增资协议,构成此次控股权变更的核心前置安排:中昊芯英直接受让天普控股、天昕贸易等股东所持10.75%股份,其一致行动人方东晖同步受让8%股份,相关股份已完成过户,使收购方直接持股比例达18.75%;与此同时,中昊芯英联合海南芯繁、方东晖向天普股份控股股东天普控股合计增资15.21亿元,其中中昊芯英出资6.19亿元,增资完成后三方合计持有天普控股75%的绝对控股权,进而间接控制天普股份49.54%股权。
由此,使中昊芯英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天普股份68.29%股权,超过30%的法定要约触发门槛,且无豁免情形,因此须履行全面要约义务。
自8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348%,提示多重风险
自8月22日起,天普股份股价一路暴涨,截至11月19日累计涨幅达348.24%,期间还创下15连板的纪录,早已成为游资炒作的“人气牛股”。而市场之所以将中昊芯英的收购行为过度解读,主要是收购方中昊芯英的主业特点以及起带给市场较多想象空间。
中昊芯英全称是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主业聚焦全自研TPU架构AI芯片设计与智算集群部署,是国内唯一实现TPU芯片量产的企业,核心产品“刹那”芯片算力超越海外主流GPU,已落地多个国家级智算中心项目,当前处于技术迭代加速、商业化规模化落地的关键发展期,累计手握86项发明专利与167项软件著作权,形成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壁垒。
根据公告,截至目前,收购方中昊芯英已启动独立自主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相关工作,现已进入股份制改制(股改)过程阶段。这意味着收购方中昊芯英自身现有资本证券化路径与本次收购天普股份无关。同时收购方中昊芯英表示未来36个月内不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
公告显示,中昊芯英推进收购核心诉求的是实现产业协同,依托天普股份8英寸车规级芯片产能及汽车电子客户渠道,补全自身芯片制造环节短板,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借助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加速算力生态扩张。
同时中昊芯英在公告中承诺,本次要约不以终止天普股份上市为目的,收购完成后公司仍将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在人员、资产、业务等方面维持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