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万亿资产集结,中金公司筹划吸收合并两家券商。一边是头部券商加速抱团扩容、一边是新玩家伺机入场,券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
《中国科技投资》龙秋月
11月19日,中金公司(601995.SH)宣布正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对东兴证券(601198.SH)及信达证券(601059.SH)进行换股吸收合并。中金公司在公告中亦提及,本次重组有助于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支持金融市场改革与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三家券商合计资产规模达到10095.83亿元。
今年以来,券商行业并购重组热度在不断升温。既有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两大头部券商的“强强联合”,也包含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等跨体量整合动作。从单一合并到多元整合,券商并购重组再迈一步,在此行业格局下,中小券商的发展路径亦引发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仍有四家券商处于IPO排队进程中,其上市进展或将进一步影响行业竞争态势。
券商并购重组持续升温
近日,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三家公司同步发布停牌公告,正式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三家公司股票将于11月20日开市时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5个交易日。中金公司作为吸并方,东兴证券、信达证券作为被吸并方,这三家券商的实控人均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这一次整合亦被业内认为是“汇金系”券商内部大整合。

*截图自中金公司官网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金公司总资产为7649.41亿元、东兴证券总资产为1163.91亿元、信达证券总资产为1282.51亿元,合并后的新券商总资产将达到10095.83亿元。这亦意味着总资产在万亿元级别的券商将增加至四家,另外三家分别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
“汇金系”券商“三合一”重组,意味着又一家总资产超万亿元的头部券商即将落地,也与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强强联合”形成呼应。历时半年,国泰君安于今年3月发布公告称,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已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同意注册及核准批复。国泰海通作为新“国九条”落地后首个头部券商合并的案例,亦被业内认为是上海国资体系内的标杆性整合。
从上述两起头部券商并购重组的相关公告内容来看,均着重提到本次重组有利于打造一流投资银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与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相契合。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亦指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此外,今年以来还有不少中型券商亦在推进并购重组进程,其作为券商行业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注意到,中型券商多采用股权收购、控股或发行股份收购的模式推进。如国联证券通过发行股份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权,完成工商变更与证券简称更新,注册资本增至56.81亿元。西部证券以38.25亿元现金收购国融证券64.5961%股份,完成股权过户后实控人变更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后总资产接近约1100亿元。国信证券则通过发行股份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权,借助其海南跨境金融资源强化产业投行布局,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5年过渡期以保障业务协同。
四家券商排队IPO
目前,一共有四家券商进入上市“预备役”队伍,包括东莞证券、渤海证券、财信证券和华龙证券,除东莞证券冲刺深交所外,其余三家均冲刺上交所。从审核状态来看,渤海证券与财信证券进入“已问询”阶段,东莞证券处于“已受理”状态,华龙证券因财务资料过期处于“中止”状态。
资产规模方面,东莞证券、财信证券、渤海证券、华龙证券2024年的资产总额分别为632.05亿元、593.75亿元、592.68亿元、302.82亿元。从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来看,财信证券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36.05%;净利润为5.02亿元,同比增长7.73%。东莞证券营业收入为14.47亿元,同比增长40.9%;净利润为4.88亿元,同比增长66.55%。渤海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9.47亿元、2.5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0.95%、34.64%。另外,华龙证券披露的最新一期业绩报告为2024年年报,当年其营业收入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0.26%;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34.75%。
从营收及净利润水平来看,财信证券表现最为出色。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省属国有控股证券公司,财信证券在债券承销、固定收益投资、互联网金融等业务领域逐渐形成了相对优势和经营特色。作为一家区域性券商,无可避免存在业务区域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最新一期招股书披露,财信证券来源于华中及华东地区,特别是来源于湖南省及浙江省的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内两省收入占比接近90%。实际上,对于财信证券而言,以资本金为纽带优化业务结构、逐步弱化区域依赖,才能企稳上市之路。
东莞证券不仅是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土券商,亦是当前券商排队IPO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机构,其IPO推进动态备受市场瞩目。2015年,东莞证券首次向深交所递交IPO材料,到2025年9月末第七次更新申报材料,这场上市长跑已持续十年之久。“分散且不稳定”的股权结构一直影响着其IPO进程,2024年8月,由东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国资联合体,以22.72亿元受让锦龙股份所持东莞证券20%的股权,锦龙股份曾为东莞证券第一大股东,目前深陷债务漩涡。另外,东莞证券的投行业务在不断萎缩。2025年上半年,东莞证券的投行业务手续费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22年的11.54%大幅下滑至3.74%。同期,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5415.88万元,同比下滑近四成;IPO与再融资保荐承销收入均为零。
风控合规是企业上市路上的重要基石,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渤海证券在2025年四次受到监管处罚,暴露出其在合规管理上的短板,也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今年10月,北京证监局对渤海证券北京广顺北大街证券营业部及两位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经查,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该营业部存在部分员工委托第三方进行客户招揽的情形。
近期,华龙证券领导班子迎来调整亦引发关注。今年11月11日,华龙证券官网更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王锡真正式出任董事长,陈德华则接任总经理一职。此次人事变动尘埃落定后,华龙证券后续将如何推进IPO进程,正成为行业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