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提到“新闻史”,大家第一反应是头疼,但是该背还得背。对于这科,小铎梳理了近三年100多所院校的真题,为大家整理出了这份中新史高频考点背诵合集,快来查收吧!
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它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起初被称为“单状”。它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民间报纸,标志着民间办报的开端和封建官报大一统局面的终结。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于一家之手,小报只是当时人对这种类型的报纸的一种习惯性称呼。
(1)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2)它是邸报的一种补充,没有自己的言论;(3)发行人为进奏官、使臣或“书肆之家”,也有专门赖以为生的专门刺探消息者;(4)信息灵通,时效性较强,报官报所未报,也有虚假信息;(5)读者范围广,既有印刷,也有手抄;(6)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屡遭查禁,但屡禁不止。
邸报是宋代开始出现的在政府中属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是都进奏院,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
★★邸报具有以下特点:(1)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各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2)完全从官文书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的重要载体。邸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皇帝的昭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等活动。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从问世的第一天起,就是为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播经主管部门核定允许传播的信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于马六甲,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发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各国情况和天文地理等知识。此外,它还发表诗歌、寓言以及“告帖”,看在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条信息《月食》、最早的广告《告贴》以及最早的新闻图画《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雕版印刷,中国书册式,每月一期,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它1821年停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第一页。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于1833年8月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的刊物,它的创办也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办报从宗教报刊发展为政治报刊。该报的创办,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还为了维护外国人的在华利益。
★★其特点主要有:内容上,西方自然科学和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主要内容,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形式上,设有新闻专栏,每期刊出编译的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等,也有固定的言论栏目,主要回答贸易等现实问题,已经具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曾刊载《新闻纸略论》,详细地向中国介绍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西方国家报纸的出版情形。
《万国公报》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并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1874年9月5日,该报自第301期起改为此名,仍为周刊。它的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淡化宗教宣传,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1883年,出至750期时,因经济原因停刊;1889年,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在维新运动中产生了广泛影响;1907年5月30日,林乐知病逝后,《万国公报》于7月终刊。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但它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期望的道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