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这个名字最近几年在中国甚至全球都挺火的。作为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它的亮相不仅让咱们老百姓觉得自豪,还被不少人拿来和高铁路网相提并论。
有人甚至说,C919不光是航空工业的突破,还可能帮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里扳回一局,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话听着有点大,但仔细想想,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先说说C919是怎么来的。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商飞)正式启动了C919项目,目标是造出一款能和波音737、空客A320掰手腕的大型客机。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了首飞,算是正式亮相。
到了2022年9月29日,它拿到了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证明自己能安全上天。2023年5月28日,第一架C919正式交付给中国东方航空,开始跑商业航线。
C919的技术也不简单。它用上了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机身大量采用轻质复合材料,发动机是CFM国际公司研发的LEAP-1C,省油又高效。它的航程能到5555公里,坐158到168个人,主要跑中短途航线,和波音737、空客A320的市场定位差不多。
但C919的意义可不只是技术参数好看。它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标志。以前咱们只能造小型飞机或者给别人当供应商,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大飞机。
最关键的是,C919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在大型客机市场的双头垄断,给中国在国际航空圈里争了一块地盘。
说到美元霸权,咱们得先搞清楚这玩意儿是什么。二战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定成了国际货币的“老大”。从那以后,美元就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尤其在航空领域,波音和空客的飞机订单、租赁合同基本都用美元结算,这让美元的地位更稳固。
C919的出现呢,就有点像在美元的地盘上插了一脚。怎么说呢?它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和改变结算方式,慢慢动摇了美元在航空领域的统治力。
C919的价格是它的一大杀手锏。据公开信息,C919的目录价格大概是9900万美元,而波音737 MAX 8要1.21亿美元,空客A320neo也要1.1亿美元。
C919比它们便宜10%到20%,这对预算有限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公司来说,吸引力不小。比如东南亚、非洲这些地方的航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他们更愿意选性价比高的飞机。
更重要的是,C919的订单可以用人民币结算。虽然现在它的国际订单还不多,但随着市场认可度提高,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外国航空公司接受用人民币买C919。比如,2023年东航和商飞签了100架C919的采购合同,总额高达650亿元人民币。
这笔交易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虽然是国内订单,但也给国际市场开了个头。如果以后C919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人民币结算的合同多了,美元在航空交易里的地位自然会受影响。
C919的供应链也很关键。它的零部件有不少是中国企业生产的,比如中航工业供应机身部件,成飞民机提供机头。虽然发动机和部分高端部件还是进口的,但随着C919产量增加,中国供应商的订单也会增多。这些供应商跟国外客户交易时,可以推人民币结算,慢慢把人民币的影响力渗透到全球供应链里。
简单来说,C919通过低价抢市场、人民币结算订单、带动供应链交易,正在一点点削弱美元在航空领域的垄断地位。这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但方向已经很明显了。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长期目标。过去十几年,中国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设立离岸人民币中心、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等方式,让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率逐步提高。C919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拳头产品,天然就带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
C919的国际销售是人民币走出去的一个好机会。比如,假设未来印尼或者泰国买了几架C919,合同直接用人民币签,这不仅能省去汇率转换的麻烦,还能让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习惯用人民币交易。2023年东航的650亿人民币订单已经是个例子,虽然是国内交易,但如果这种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效果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