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起温州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客服微信【5537821】
2.微信【5537821】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遭劝退的孤独症孩子办入学了
记者调查“星星的孩子”入学难题
□本报记者章宁旦
这是近日发生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江高校区的一幕。小立因被发现患有孤独症,在报到时遭校方劝退。除了他,还有一名孤独症新生也被劝退。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患儿群体被称为“星星的孩子”。2024年发布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保守估计,全国14岁以下孤独症儿童约200万人,且每年新增约16万人。
孤独症孩子能否正常入学?这些孩子的受教育权该如何保障?多名受访专家对《法治日报》记者说,大多数轻中度孤独症患者通过行为干预,可以接受普通教育,但要让这部分群体的受教育权得到切实保障,既需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也要破除社会偏见。
“劝退”背后的入学难
今秋开学季,一则“自闭症学生报到当天被劝退”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小立是当事学生之一。9月14日,记者了解到,经广东省残联组织专家评估,两名遭“劝退”的学生均符合入学条件,涉事学校已为他们办理入学手续。
“学习与生活能力肯定没问题,我儿子是通过考核被录取的,并且从小学开始生活就能自理,至今也没有过伤人等危险行为。”小立的父亲李宇告诉记者,小立是轻度孤独症,在公立小学完成学业,初中上的是特殊学校,高中就读于某职业中学特教班。
“没想到今年开学报到时出了问题。”李宇说,填表时,小立书写动作慢,引起一名老师注意,李宇便说了小立的特殊情况,希望老师宽容。老师听后很惊讶,称该校不招收孤独症学生,随后将情况反映给学院负责人,学院决定劝退小立。
“很多人看到的是这名学生被拒绝一次的遭遇,我看到的却是背后多次被‘拒绝’的经历。”广州媒体人华岑告诉记者,其子小谦也是一名轻度孤独症患者,在求学过程中有过多次碰壁经历。
华岑至今还记得,为了给小谦求得一个学位,他甚至动了“下跪哀求”的念头。据他回忆,小谦6岁时语言交流能力还很差,因此推迟到7岁上小学。求学期间,他带着孩子先后去4所小学面试,其中3所拒绝了小谦。在第四所小学,华岑主动向主持面试的校长讲述了小谦求学的艰难,希望给孩子一个机会,那位和蔼的女校长答应了,这令他至今心怀感激。小谦进初中时,之前求学的艰难经历再次上演,后在华岑所在单位的帮助下,小谦才获得一个初中入学名额。
有多少孤独症孩子遭遇上学难?2024年3月,广州特殊教育机构“大米和小米”完成了一项近2000名5岁至15岁孤独症孩子的特殊需要家庭参与的问卷调研,参加调研的家庭中,有近20%选择孩子目前没有在上学,其中27%曾经上过,但被学校劝退。
上特殊学校也不容易。记者了解到,即便像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公立特殊教育资源也处于紧缺状态。例如,广州市公立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康纳学校,只接收本市户籍学生,因招生名额少,该校曾连年出现上百名学生竞争16个学位的情况。最终,许多孩子选择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民办特教机构。
记者还注意到,广州市残联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9年,在广州的16岁至45岁心智障碍人士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为41%。这也意味着,该年龄段的近六成心智障碍人士止步于义务教育或学前教育阶段。
入学后仍困难重重
“太难了!”忆及陪伴小谦求学的漫长岁月,华岑用这样3个字表达了内心感受。
孤独症孩子大多难以跟上正常教学进度,为此,华岑化身为小谦的“影子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将各科老师上过的课程再给孩子重讲一遍。对于自己无法胜任的科目,他便花钱请家教。因为这份坚持,小谦在小学的成绩保持中等水平,初中成绩处于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