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e线
ETF成配置新趋势。
证监会网站显示,今年以来,中欧基金、平安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和上银基金均上报了旗下ETF-FOF产品。其中,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ETF-FOF)已获批并于5月13日起启动发售;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债券(ETF-FOF)已获得第一次反馈;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ETF-FOF)和上银稳健慧选三个月持有期混合(ETF-FOF)则已被受理申报。从基金名称可以看出,上述已上报的四只ETF-FOF产品均为持有期型产品。
新经济e线获悉,ETF-FOF产品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新形式。早在2021年,上交所推出ETF-FOF产品,采用LOF模式在场内上市,首批产品面世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2022年,市场延续扩容态势,新增部分ETF-FOF产品,主要集中在权益类方向,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布局也尚处于探索阶段。随后2023年,ETF-FOF市场进入调整和蛰伏期,产品发展速度显著放缓,投资者热情也有所降温。直到2025年,这类产品再度吸引了市场目光,重出江湖。
有业内人士指出,普通FOF产品会面临基金申赎资金在途、双重收费及延迟估值等问题,而ETF-FOF产品资金使用效率较高,能够做到及时的资产配置调整,同时总费率相对较低,能够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此外还能够跟其它普通基金一样做到“T+1”披露估值,因此具有一定优势。
据新经济e线了解,除了ETF-FOF产品外,越来越多的公募FOF开始配置ETF。截至2024年末,已有逾九成的公募FOF配置了ETF,配置ETF的规模已经占到FOF总规模的16.69%,高于ETF占公募总体规模之比的11.93%(2024年末ETF总规模为3.7万亿,公募市场规模约 31万亿)。
ETF-FOF重出江湖
新经济e线注意到,今年来ETF-FOF重出江湖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丰富的ETF产品供给,这给ETF-FOF策略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丰富产品系列。另一方面,对经验丰富的FOF团队而言,ETF-FOF产品具有多资产投资方面的优势,能够提供与传统FOF产品不一样的风险收益特征。
作为以ETF为主要投资标的的FOF,ETF-FOF的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二次分散投资,将资产配置于多只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ETF产品,形成跨资产、跨行业的组合,以平衡风险与收益。这类产品既保留了ETF交易便捷、费率低廉、持仓透明的优势,又通过FOF的专业化资产配置能力,实现对底层资产的动态优化调整。”
有观点认为,从FOF组合构建的角度出发,ETF所具有的透明度与风格稳定性,是其被青睐的重要原因。因ETF底层持仓清晰明确,能够有效表达FOF投资经理的策略意图,尤其适合用于增强核心资产的贝塔暴露或填补主动基金覆盖不足的空白区域。
以正在发售中的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为例,该产品设有3个月持有期,到期后可灵活赎回。对此,中欧基金指出,该产品兼顾了流动性安排,避免人性弱点干扰,力争提升产品投资体验。
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该产品的投资组合比例为:80%以上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经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或注册的公开募集的基金(含QDII基金、香港互认基金、公募REITs);投资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QDII基金和香港互认基金的比例合计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该基金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合计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其中,该基金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公告中还表示,对于ETF,该基金主要通过其跟踪基准以及配合市场、行业板块轮动等进行优选配置,增强投资回报。
此外,就FOF产品发行情况而言,今年来新发市场出现明显回暖。Wind统计表明,2025年一季度,公募FOF新发规模明显提升,16只产品发行规模合计约141.47亿元,平均发行规模8.84亿元,较上季度大幅提升。从二级类型来看,普通FOF中,偏稳健定位的偏债混合型FOF、债券型FOF一季度在新发市场取得了明显优势,规模大幅增加,增幅均达到60%左右。其中,今年2月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发行规模更是达到60亿元。
与此同时,新发FOF投资范围越来越体现多资产配置的特征,除了权益类和固收类基金以外,还包括商品基金、QDII 基金、香港互认基金、公募REITs等多种类别,更有助于FOF 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FOF整体规模合计约1510.79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幅13.46%;产品数量共512只,较上季度末增加13只。分类型来看,普通FOF 数量和规模占比均较高,且一季度显著推动了整体规模的增长。
从FOF管理人历年的规模排名来看,2024年相比2019年排名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019年工银瑞信、民生加银、富国基金具有先发优势,而到了2022年,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易方达便占据前三。近几年中欧基金、华夏基金的排名稳步上升。但从前十管理人的规模
也能看出,公募FOF市场从2021年达到规模顶峰后持续走低,前十管理人的市占率也从2020年的87%降至2024年的64%。
新经济e线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在FOF市场规模再度回升背后,前十大管理人排名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交银施罗德基金从去年年末的第五位下滑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八位,旗下FOF合计产品规模也从83亿元下降至71.4亿元;而华安基金则从去年四季度末的第十席快速上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第四席,旗下FOF产品累计规模也从46亿元激增至107.37亿元。
两大主题最受欢迎
值得关注的是,从FOF投资策略来看,随着被动化投资趋势的发展,公募FOF也越来越多地利用指数基金进行资产配置,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以ETF配置为例,从2024年末FOF产品重仓基金信息来看,FOF重仓数量增加较多的A股ETF中,科技主题ETF和红利主题ETF这两大主题ETF最受欢迎,体现了FOF基金经理红利+科技的杠铃策略。
其中,FOF配置较多的科技主题ETF和防御性较强的红利主题ETF分别包括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等以及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华宝中证银行ETF等。
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持仓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的FOF数量增加至14只,较三季度末净增13只;持有华安黄金ETF的FOF也从去年三季度末的44只增加到55只,新增11只;持仓国泰纳斯达克100ETF的FOF数量也从去年三季度末的3只增加至14只,新增11只。
按2024Q4重仓FOF数量排序的话,华安黄金ETF位列榜首,多达55只。其次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期末有33只FOF重仓持有,较去年三季度末新增7只。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以23只FOF持有位列第三。同期,国泰上证10年期国债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南方标普500ETF、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国泰纳斯达克100ETF等5只ETF被FOF重仓持有的数量也分别达19只、19只、18只、16只、14只。
从重仓配置规模来看,FOF重仓规模增加较多的 A股ETF还有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广发中证基建工程 ETF和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分属行业ETF和小盘 ETF。截至去年四季度末,FOF持有市值分别净增约31020万元、19770万元和8740万元。此外,多只FOF产品也加仓了债券型ETF、黄金ETF以及美股ETF。其中,期末FOF持有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华安黄金ETF、南方标普500ETF的资产净值分别净增约28680万元、28310万元、19950万元。
新经济e线获悉,整体来看,公募FOF在ETF领域的投资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公募FOF构建基金组合时,都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的框架体系,底层资产涵盖股票、债券、商品以及海外资产等类别,部分FOF产品会在资产类别上有明确的权重倾斜,例如高配黄金、美股等。
二是公募FOF配置的ETF大多具有明确行业、赛道属性,例如半导体ETF、光伏产业ETF等,这本身就是在合理利用ETF的工具属性。但使用前提是对ETF的细致分类,需要跟踪全市场的各类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类ETF并依托投资研究结论对应选择匹配的ETF。
三是在选择ETF时,主要考量基金的可投资性、独特性、成本等方面,注重于基金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等因素。
四是除股票ETF外,黄金等商品ETF、QDII等海外ETF都是国内资产配置当中的稀缺品种,具有跟A股和债市的良好互补性,值得作为底层资产进行配置。
从FOF投资商品基金的配置比例变化来看,2024年以前均在0.5%以下,2024年三季度开始快速提升,从0.3%左右提升至年末的1.2%;今年以来,在央行购金、地缘政治与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推动下,黄金行情持续,2025年一季度末FOF 配置商品基金比例再次大比例提升,至2.3%左右。
业内认为,随着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可用于多资产配置的工具也日益增多,为FOF投资带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两年海外市场,以及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市场投资热度高涨,也推动了FOF多元化配置的进程。
更重要的是,ETF产品本身的进化也为其在FOF中争取了更多“席位”。近年来,随着ETF产品线不断丰富,涵盖越来越多细分赛道和策略型主题,许多具备独特配置价值的ETF已逐步成为主动基金的替代方案。不少细分领域ETF的表现并不逊于同类主动型基金,同时费率更低,尤其对于大体量资金而言,配置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微信号:netfin888;有任何建议欢迎后台留言。
爆料/投稿/合作:netfin888@126.com,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