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秋彤
编辑 | 曾芳
新媒体编辑丨实习生 张一珂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股息率“逆势而上”。
据wind数据,截至5月28日最新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5家银行的股息率已自2023年至今连续上升。例如,南京银行2023年、2024年和最新收盘的股息率分别为4.92%、5.11%、7.67%;江苏银行2023年、2024年和最新收盘的股息率分别为4.32%、4.78%、7.13%;渝农商行2023年、2024年和最新收盘的股息率分别为3.95%、4.17%和6.60%。
此外,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厦门银行和北京银行等,其股息率已经突破7%,且较今年年初有大幅上涨。截至最新收盘,上述几家银行股息率分别为8.40%、8.10%、7.26%和7.02%,较2024年末分别上涨了3.11、3.60、2.36和1.9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共有21家银行的最新收盘股息率较去年末有所上涨,有9家银行与去年末有所持平。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稳健属性凸显
与股息率“逆势而上”相对应的,是银行股走势稳健延续。记者梳理发现,15家股息率连续上涨的银行中,除兰州银行和苏州银行外,其余13家银行2024年全年股价涨幅均超过了40%。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截至最新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已有36家银行的股价已较今年年初(2025年1月1日)有所上涨,上涨幅度超10%的有13家。其中青岛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分别上涨了27.58%、24.8%、23.14%和20.6%。
银行盈利能力上,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同比下降11个bp。对比来看,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虽继续下探,但同比降幅已收窄了9个bp。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对此分析称,从数据来看,一季度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充足,在息差收窄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但主要风险防控指标保持稳定,各项监管指标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泰证券研究也指出,在经济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资产质量稳健和较为充足的拨备带来银行板块基本面韧性延续,银行板块稳健性和红利价值凸显。所谓“对等关税”的演绎对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市场避险情绪加强,银行板块红利价值提升。
今年5月,央行已两次下调利率。5月7日,央行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5月20日,央行将1年期LPR和5年期LPR各下调10个基点至3%和3.5%,当日,国有大行、股份行也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湘财证券分析师郭怡萍认为,金融增量政策配合宽松财政政策加快落地,预计银行信贷供给加强,有望维持信贷增速相对平稳。加之存款利率降息幅度超预期,将有效缓解银行息差压力。降息之后,银行经营稳定性与高股息相对优势均得以提升。从基本面来看,银行短期业绩有投资收益支持,中长期业绩受益于资产质量持续稳固与拨备计提充足。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银行股具备业绩与估值的相对确定性。
投资银行股仍需谨慎入场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目前来看,在利率持续走低,权益市场表现不稳定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受益于数字化经营等因素,资产质量和收益保持稳健发展。从投资收益回报率角度看,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在短期内会保持较为稳健的态势。
高股息、稳健特性,能否意味着可以一味追高银行股?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股股息收益建立在银行盈利稳定和分红政策持续的基础上,具有不确定性,且股价波动可能吞噬分红收益。尤其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而言,股票的高波动性可能导致实际收益不及预期。
薛洪言建议,对于留存5年以上的闲置资金,投资者可在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将银行股纳入多元投资组合。但需注意的是,一方面,要避免将银行股作为存款替代品过度配置,而是以合理比例分散布局,平衡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
另一方面,投资者需深入研究银行基本面,关注资产质量、盈利模式、区域经济环境等因素,优选拨备充足、分红政策稳健的头部银行或区域性优质银行。此外,投资者还需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淡化短期股价波动影响,以长期视角看待股息再投资的复利效应。
“投资者需警惕市场情绪驱动的短期炒作风险,不被当前高股息率的表象盲目吸引,需综合判断银行股估值是否合理,避免在市场过热时追高入场。总之,投资银行股需理性评估、谨慎决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合理收益,而非简单对标存款收益进行选择”,薛洪言称。
王红英也提醒,投资者还需关注相关监管政策,例如出于风险考虑的限制性分红等。银行息差也应是纳入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商业银行的息差持续下跌带动利润大幅减少,将有可能影响银行股价下跌,高股息率则并不能弥补公允价值损失及系列负面影响。
扫码向我爆料!
不想错过21金融圈的新鲜资讯,请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