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国英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休整一个多月后的人生感悟。
4月初我家二宝出生,4月中旬血压上升,那段时间,我白天低压近100、晚上接近120,经常有头晕目眩之感,医生也劝我尽快吃高血压药。
不知怎么回事,我对吃药一直有抵触情绪,思来想去,决定先自行减肥以控制血压,通过多动少吃大半个月我减肥了7斤之后,血压是小有下降,但是降幅并不明显,也就5个点左右。
这样也不是个办法,这时朋友介绍一位中医朋友交流,这位中医朋友没给我开什么药方,而是建议我“去掉心火”,所以,最近半个月,我减少了工作量,搞研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动辄凌晨一二点,对市场脉冲式的短期机会,有时候虽然感知到了,但也刻意选择了忽略。
自律(运动+减重+作息规律)+去掉心火(少欲),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对于降血压确实管用,最近几天,我的低压,终于能够控制在白天85左右、晚上100以内——当然,这个低压值还有必要再调降一些,但心理压力减轻了,缓缓图之即可。
晚上不再熬夜到凌晨一两点了,不再一浸入式研究就是两三个小时不动,如此,对我的实战投资业绩,当然是有点影响的,最近一个半月的股市整体收益率约10%,跑赢了同期沪深300差不多7个多点,这个实战收益率整体还行,但是,与牛市上半场波段式的无比流畅还是逊色了,与我最近一个多月屡屡感受到局部机会、但精力不逮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深度锁定以及及时调整,事实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这个遗憾,其实也算是每个人人生的遗憾吧。
年轻时,我们精力充沛,但缺少经验、更缺少失败的总结。
而当我们有了经验,有了屡败屡战之后的总结,我们的精力却开始向下了。
之于实战投资,最近四年,我只有一年收益率跑输了大盘,其余三年的年均收益率超过了55%,正当自己感觉到达波段式操作+价值投资的流畅之境时,甚至还计划追求未来若干年更高收益率预期时,高血压却开始不允许了,不允许我这么拼了。
所以,经历过最近一个多月的休整,我对人生是有思考的,那就是在精力进入曲线下降区间时,日常生活所涉到的工作和相关事务,需要尽可能的做减法,减少平时的视频录制(现在只有直播切片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应酬。
同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减少预期,减少对孩子成长高标准的预期,减少对实战投资收益率的预期——这个拉长时间看,或许结果有可能会更好一些,有点松驰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比如,对孩子成长高标准的预期,我现在仅仅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成长为温暖、简单、直接和勤奋的人,其他都可以随缘,当然能做到这一点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有,对实战投资,我不再追求超高收益率、而只追求适度的高收益率,未来10-15年每年能够跑赢沪深300指数30个百分点即可,而不是我原来设定的每年跑赢沪深300指数50个百分点。
当然,我如此降低实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许多朋友可能觉得我性格张扬,每年跑赢指数30个百分点,这都是巴菲特65岁之前的30年实战投资水平(巴菲特65岁之后的30年实战投资水平只有年化不到10%了),也是传奇股神彼得·林奇1977至1990年13年间的水准了。
这其实一点也不张扬,我足够自律、我足够专注、我足够勤奋,当然,之于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这三观当中,其中一观超过我的应该不算多,这三观加权超过的事实更是少之又少。
今天有感而发,总之,中年人的人生必须自律,必须做减法,只有足够的自律和足够的做减法,才能真正意义上延长自己的价值生命。
不多说了。
最后说说,今天券商旗手的中信证券明确宣称“未来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正迎来年度级别年市”,这个观点,与我的牛市下半场、预期未来10个月左右突破4000点甚至有可能突破4500点,本质上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中信的逻辑论证,事实还是比我弱一些的,缺乏逻辑层次,这个详细研读我2025春节3万字长文的朋友,应该都能感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