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碎叶冬青
高考出分后,院校层次已经基本确定。这时候,很多家长开始专注于挑选专业,往往忽略了“选城市”。
再说一次,一定要选对城市!
可以说,中国大学同质化明显,同一层次的大学情况基本类似。本科时期专业可塑性强,就业更看重实践经历,而不是专业名称。张雪峰也曾多次公开表示,要把选城市放在第一位。
选择大于努力。很多人没意识到,选对城市意味着——机会。
为什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分数屡创新高?为什么江南大学名不见经传却深受就业市场青睐?为什么以城市冠名的大学往往就业出路广阔?
高考结束后的城市选择,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永远不要低估,城市与高校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到深圳大学,大部分人反应都是:什么野鸡大学?
四十年过去,靠着深圳爸爸的“经费燃烧”,这所“双非”大学早已实现飞升。据统计,深圳大学的国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0名、国内排名每年上升超过10名。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深圳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18,紧随其后的是211苏州大学,985华南理工大学。
到2025年,深圳大学预算已达75.1亿元,在“双非”高校中高居全国第一。
事实上,据统计,位于深圳的大学早已让人“高攀不起”。
按照2024年广东高考的分数线,想进入深圳前五的大学,没600分就不需要想了。以高考录取分数来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连续 9 年的广东全省第一。
选大学,还是选深圳?答案很可能是后者。
基于深圳城市的超强赋能,2024年深圳高校新增27个本科专业,80%以上精准对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来深圳,不仅意味着读好大学,更意味着找到工作。
相反地,当一座城市能量匮乏,即便大学本身实力很强,也会被其“拖累”。
比如“最惨985”——兰州大学,历史悠久,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横跨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实力在线。
但因为位于西北,被当地经济发展限制,人员流失一度严重。
80年代至21世纪初,兰大经历过至少两次教师数量锐减的现象。1983-1985年,兰大的教师数量从1169人减至984人。1991-1994年,从1321人降至1102人。
石河子大学、延边大学、青海大学这三所211,也因地理位置偏远,名不见经传,发展受限。
但是同样低调的江南大学,因为地处无锡,依靠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重镇”的优势,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加速布局集成电路学科,在新学科上表现亮眼。学生就业也很好,成为了低调有实力的代表。
那么,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哪些城市最有机会呢?
首选是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指北上广深,这里机会多、生活压力大,适合分数高的,或者承压强的考生。新一线城市则大致有这些: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
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
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佛山
这些新一线城市,颇具幸福感,压力没有一线城市大,但又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在城市的赋能下,教育建设自然也不会差。
比如,杭州在数字经济方面有先发优势,以浙江大学为代表,新兴学科与传统优势领域形成创新共振,在杭读书接着在杭就业,形成完美链接。
而地处西北的西安,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打造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学科航母",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都是强劲代表。
更不用说近年一直挺热门的成都、重庆,更是工作生活的好去处。
此外,大城市圈的成员也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珠三角地区的珠海,就有挺多的高校,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都在珠海有校区,另外还有一些民办本科、专科院校等。依托珠三角的辐射,广州、深圳的带动,珠海也有着以格力为代表的许多企业。
再比如长三角的城市,除去上海、杭州,其他城市也是发展不错的。这段时间,苏超火爆全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江苏各地发展均衡,有“谁也不让谁”的底气。
苏州大学、江南大学都是低调有实力的代表,在这里上学,留下就业就容易得多。
最后,如果这些城市也沾不上,保底可以选择省会城市。省会再如何落后,也是汇聚了一省的资源。
2025年风高浪急,世界格局巨变,面对关税、脱钩,普通人如何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若你有这个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您解读国际、宏观、政策、楼市、商业等重要动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趋势,直达财富的本质信号。
原价299/年,通过本文订阅,智谷老读者福利价199元/年,还加赠一年12场闭门直播!
限时开放30个名额
299元立减100元
三天后窗口关闭
参考资料:
浪潮工作室:这可能是中国上升速度最恐怖的大学了
深圳客:当深圳的大学让人“高攀不起”
浪潮工作室:中国最惨985大学,你知道我说的谁吧
学术桥Acabridge:2025新一线城市名单出炉!这些高校将迎流量高峰
正解局:茅台、伊利背后,站着中国最被低估的“世界一流”大学
城市财经:破防!167个城市,人口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