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重拳出击车险:手续费“超标”,恐吃“停业”苦果? 车险手续费处罚 车险监管处罚



在车险“综改”满三周年、“二次综改”开展数月之际,监管再度出手加强车险费用管理,巩固车险综合改革成果。

『A智慧保』获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面加强车险费用内部管理、全面加强商业车险费用监督管理、持续健全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引导车险附加费用率在25%的上限基础上进一步合理下调,并明确手续费比例超报备上限的将被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相当于变相叫停业务。

事实上,车险向来是财险机构的必争之地,也是监管的重头戏,近年车险综合改革的深度实施,推动了车险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车险从3000元降到2400元了”,近年如这般获益的车主并不在少数,车险市场经历了保费下滑的阵痛后也已慢慢恢复元气。

不过伴随车险复苏,手续费恶性竞争现象又在今年重燃。有车主告诉『A智慧保』,今年获得的车险投保方案又有了“返利”。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车险市场的恶性竞争最终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导致保险公司遭受损失,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才是财险公司的突围之道。


距离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已过去三年,以“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扩大”为标志的第二次综改也于今年上半年拉开大幕。

“改革实施以来,‘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已全面达成,‘巩固、优化、创新’工作目标正持续推进。”在最新《通知》中,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这样总结综改成果,同时提出四方面要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从文件内容来看,全面加强车险费用内部管理被摆在首要位置。《通知》提出,要严格车险费用管理、强化手续费核算管控、据实做好费用分摊、及时做好费用入账、加强中介业务管控。具体要求包括要“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费用,不得以直接业务虚挂中介等方式套取手续费”、“不得无故拖延或者提前将费用核算入账”、“不得通过中介变相支付车险手续费”等。

在持续健全商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方面,《通知》明确,一是引导附加费用率合理下调,财险公司商业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继续保持在25%,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报批报备附加费率上限低于25%的产品;二是科学设定商业车险手续费比例上限,持续压降部分竞争程度较高销售领域的手续费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自2001年起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三年前的车险综合改革。改革后的预定附加费用率从35%下降至25%,手续费水平明显压缩,同时预定赔付率由65%提高至75%,商业险基准保费由此整体下降。

要巩固改革成效,配套措施与监管力度一样重要。在全面加强商业车险费用监督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完善费率回溯和产品纠偏机制,对实际执行费率与报批报备偏离较大的、手续费比例超过报批报备上限等行为,可依法责令财险公司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同时要持续强化商业车险手续费监管,严厉打击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行为,规范支付,禁止销售人员垫付行为。

“停止使用条款费率就相当于叫停了公司车险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事实上,此前市场已有先例,因变相突破报批费率水平等违法违规行为,曾被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此外,《通知》还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保障落实。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要求财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二是持续强化监管,盯紧主要主体的关键指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做好配套支持,做好车险费用、手续费监测,及时预警,加强新能源车险业务费用管控。


在本次《通知》下发前,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就发布过《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五大方面着手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包括严禁险企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不得偏离精算定价基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车险产品等。

监管连续出手背后是乱象的抬头。一方面,车险市场经历保费下滑阵痛后已慢慢恢复元气,去年叠加疫情影响,车险赔付率下降,车险承保利润上升,留给险企的费用空间加大;另一方面,今年车险“二次综改”将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从[0.65-1.35]扩大为[0.5-1.5],险企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有车险业务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交强险手续费率在4%上下,商业险手续费率在15%上下,但为了抢地盘、争份额,部分财产险公司通过不正当竞争给出超30%的手续费率,大幅偏离车险手续费率的合理区间。

用户也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车险“返利”。北京市民杜先生告诉『A智慧保』,今年获得的车险方案又有了“返利”,保险业务员近日发给他的优惠活动方案显示:“支付6800余元,给您申请1530元安全停靠服务券(加油、超市购物都能用),实际花费5330元。”此外还有0公里以内免费代驾1次、全国范围内7次救援等保单增值服务。

“有利润空间,就会驱使销售人员拿出一部分利润通过‘返利’的形式获客。”有车险销售人员称,这种行为没有底线,是为了成交而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只能给行业抹黑,不利于为客户做长期服务。

另有从业者称,如果市场手续费竞争持续升温,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手续费恶性竞争不仅不会普惠消费者,保险公司本身也将遭受很大的损失。以30%的高手续费为例,意味着消费者交的保费中,只有七成落入保险公司囊中。对保险公司来说,实际获取保费金额很可能难以覆盖成本,一旦产生较多理赔费用时,很可能导致车险承保亏损。

数据显示,今年随着疫后出行量恢复,车险出险率同比已有所增加。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7.9%,同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费用率为27.9%,上升了1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约为70%,上升了约0.2个百分点。

这也是为何在近几个月两次通知中,监管先后强调不得盲目拼规模、抢份额,要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费用等,不得以虚列“会议费”、“咨询费”、“服务费”等业务及管理费科目的方式套取费用。与此同时,监管对违规行为的罚单不断,就在上周,又有险企分支机构因“虚列费用套取资金支付车险业务手续费、编制虚假业务资料”被罚。

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深入实施,保险公司已向着“一车一价”趋势发展,根据车主年龄、汽车品牌、出险率等定价,市场竞争度上升。在车险“二次综改”给了险企更大定价自主权后,业界预期竞争将会更激烈。

“由于不同保险公司定价系数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公司对同一辆车的车险报价会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车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敏敏举例称,比如某家保险公司和某一品牌车企高度合作,则维修定损价格可能就要低于其他公司,在这类车型的定价上也可能比其他公司更低。

中小险企可能更加举步维艰。『A智慧保』8月中旬获得一份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车险实现承保利润86亿元,从利润分布看,财险“老三家”就拿下了车险市场99.99%的利润额。另一组数据显示,第二梯队险企车险业务平均综合费用率达30.23%,其他中小公司车险综合费用率更高达36.21%,足以体现出中小险企为争取车险业务而付出的更高成本。

那么,竞争愈加激烈的车险业务该如何突围?以国际经验看,瑞再研究院的报告显示,西方成熟保险市场中的大多数车险公司,遵循的都是“小而美”的策略,通常会针对特定群体提供专属保险。这种战略通过长期聚焦、数据积累、定价模型的迭代完善,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业务护城河,最终实现在红海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车车科技CEO张磊建议,在同质化的车险市场中,中小险企关键是找准自身定位。一要专业化,打造更多细分领域的优势;二要精细化,加强内控、优化成本控制;三要特色化,做好车险本身的保障和服务创新,同时开拓非车险市场,培育自身的优势。

可见,在监管对车险手续费恶性竞争“零容忍”,以及行业推动高质量转型的大环境下,险企应尽快转变车险业务粗放式经营模式,着眼长期,探寻差异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否则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一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