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麻仕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9287706】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加微信【9287706】.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周(7月14日-7月18日),能源领域热点频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公司方面,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预计募资规模达181.71亿元,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新能源上市企业和中国华电旗下第一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130元和125元。
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
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力度,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征求意见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消息,7月15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发布通知,按照工作计划,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起草了《煤矿井下5G通信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2项行业标准(其中1项为涉煤行业标准),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务院安委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黑加油点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截至7月14日,共查实违法线索1052条,查封非法油品2377吨,查扣流动加油车394台、非法经营储油罐560个,立案调查478起。
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两成
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上半年,我国原油、铁矿砂、大豆这三种商品进口均价同比跌幅都超过1成,拉低了整体进口增速2.7个百分点。
上半年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0.8%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6月能源生产情况。根据公布内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下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平稳增长,电力增速加快。1~6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为45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扣除天数原因,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3%。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1~6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为24.0亿吨,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原油产量为10848万吨,同比增长1.3%;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为13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15日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本次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130元和125元。价格执行时间:2025年7月15日24时。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来市场交易日趋活跃
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交易四周年。据生态环境部消息,目前我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健康有序,碳排放权的交易活跃度明显增强,市场对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降低作用显著。
我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7月16日消息,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得到了德国、日本、芬兰等国的大力支持,是全球首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
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
其中提到,“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2025年上半年原煤产量前十名企业排名公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6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24.0亿吨,同比增长5.4%。6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亿吨,同比增长3.0%,日均产量1404万吨。原煤生产平稳增长。
据海关统计,1~6月全国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下降11.1%。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1.8亿吨,同比增加4026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49.2%。
具体情况为:国家能源集团30589万吨,同比下降1.0%;晋能控股集团20257万吨,同比增长10.9%;山东能源集团13837万吨,同比增长3.8%;中国中煤13547万吨,同比增长1.7%;陕煤集团12911万吨,同比增长1.5%;山西焦煤集团9305万吨,同比增长16.4%;华能集团5113万吨,同比下降8.9%;潞安化工集团4968万吨,同比增长13.1%; 河南能源集团3727万吨,同比增长5.6%;国家电投集团3660万吨,同比下降4.5%。
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
中国广核集团广东陆丰核电6号机组穹顶7月14日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这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成功封顶,工程建设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国家能源集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印发《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5-2030年)》,贯彻“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推动”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以“八个再深化、八个再提升”为核心的深化产改工作体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7月14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同意聘任陈勇先生为公司总会计师,任期自本次董事会批准之日起至公司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止。
通威股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9亿元~52亿元
7月14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9亿元~52亿元,与2024年同期净亏损31.29亿元相比,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通威股份表示,上半年,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状况仍未显著改善,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受此影响,公司报告期内录得亏损。不过,虽然经营业绩阶段性承压,但光伏业务仍保持多个环节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建成
7月14日,按照“十完六交”验收标准,由中国石油寰球工程公司承建的广西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实现高标准中交,标志着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建成,进入联动试车阶段。该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也是中国石油“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305亿元,占地4400多亩,包括新建120万吨/年乙烯裂解等14套化工装置、200万吨/年柴油吸附脱芳等2套炼油。
国内首个电网专属遥感星座正式上线
日前,由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天基慧眼”遥感卫星虚拟星座投入试运行,标志着该公司成功构建卫星、直升机、无人机协同的空天立体监测网络,显著提升电网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最大地下储气库群新增7亿立方米库容
据中国石化7月15日消息,我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再度扩容,规模增加到7座,新增库容7.08亿立方米,为京津冀在内的大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季节调峰、应急供气提供保障。
吉林洮南规模化产出绿色甲醇
7月15日,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洮南市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氢基燃料领域取得突破,为大规模绿电消纳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该项目首期年产约5万吨绿色甲醇,预计全年可带动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约18万吨,消纳绿电约2.2亿千瓦时,直接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
7月15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第二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决议公告。据公告,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成立三峡集团辽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议案》。
我国首个实现“六个首次”创新集成的火电机组投产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于7月15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较计划提前44天。该机组创下“六个首次”技术创新集成,成为我国火电转型升级的标杆项目。
作为江苏省首批“先立后改”清洁高效支撑性电源项目,该百万千瓦级机组在关键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国内首次应用全国产核电iDCS控制系统,达成芯片、软件、核心知识产权“三个百分百”自主可控,推动关键技术国产化迈上新台阶;首创百万机组高效供热柔性回热技术,破解低负荷欠温难题,单此一项可节煤6克/千瓦时以上;首次集成了“多路分仓+储能粉仓”技术,将煤种切换时间从小时级缩至分钟级,大幅提升机组响应电网的灵活性。
此外,机组还首次实现全工况自适应启停,减少人工操作并提高可靠性;首次运用“耦合热泵回收闭冷水废热”技术,开辟余热利用新路径;首次使用了机组全生命周期实时健康评估技术,构建智能故障预警平台。叠加二次再热、智能发电等28项创新技术及污泥协同处置项目,机组在节能减碳与资源利用上表现突出。
全国首个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项目
7月15日,中国能建华北院牵头总承包、天津电建承建的全国首个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
美企在华独资建设首个重大石化项目投产
7月15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在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正式投产。作为国家首批七个重大外资项目之一,该项目既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外商独资石化项目。
东方电气牵头组建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
近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研究院牵头、东成研究院主要承担的四川省能源装备数智化技术创新中心正式通过四川省科技厅批复建设,是四川省首批布局的1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
年内A股最大IPO项目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
7月16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新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930,预计募资规模达181.71亿元,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新能源上市企业和中国华电旗下第一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
中国能建:新签合同额超7700亿元
7月16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二季度新签合同额3864.60亿元,上半年新签合同额7753.57亿元,半年同比增长4.98%。按地区划分,境内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5758.77亿元,同比增长2.25%;境外年度累计新签合同额1994.79亿元,同比增长13.74%。
我国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又获突破
7月16日下午5时,三峡云南弥勒石洞山风电场全球首个采用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器件、首个采用6.5千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柔性直流工程顺利完成为期6个月的加严长时可靠性测试的并网运行,完成现场运行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在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又一技术突破。
7月17日,中国华电旗下上市公司华电国际发布公告。公告显示,陈斌先生申请辞去华电国际第十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意聘任李泉城先生为本华电国际总经理,提名为董事候选人。
我国在新疆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7月18日,中核集团专家团队宣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发现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了世界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发现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砂岩型铀资源勘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找矿思路。
重庆上半年新能源电量实现全额消纳
据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7月14日消息,今年1月至6月,重庆电网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3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25%,实现新能源全额消纳。其中,集中式光伏消纳电量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95%;分布式光伏消纳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8%。
宁夏上半年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
据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7月14日消息,今年上半年,宁夏新能源统调发电量达到367.59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4.66%,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宁夏储能保持快速增长,111.5万千瓦/287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并网,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提升新能源利用率4个百分点。
上半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启动次数创历史新高
据南方电网公司7月16日消息,今年上半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启动次数首次突破2.4万次,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创下历史新高,给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和新能源消纳提供重要支撑。
浙江:光伏成第一大电源,可再生能源占比超五成
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7月16日消息,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
贵州上半年绿电交易电量同比增长224%
据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7月16日消息,今年1~6月,贵州绿电交易电量4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参与绿电交易的电力用户达703家,同比增长了7倍。
闽粤两地电力部门开通“无界办电”服务
据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7月16日消息,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签订深化用电服务“无界办电”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今后福建与广东两省居民、企业可通过两家单位任一供电营业厅、“网上国网”APP或“南网在线”APP等线上线下渠道,快捷办理用电业务,无需“多地跑”。(新华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