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内避暑游的热门目的地,连续被国家地理评为“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2024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而随着2024年12月中国全面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贵州成为新增适用省份,贵州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再进一步。截至2025年6月18日,仅安顺市黄果树景区就接待境外(含港澳台)游客82440人,同比增长39.71%。
乌蒙大草原的羊群和云海。本文图片均来自 视觉中国
当前中国很多地方正值盛夏酷暑,全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也被热浪席卷,而贵州将迎来一批远道而来避暑的海外客人,开启一场清凉的探索之旅。7月21至7月25日,贵州省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将举办“去贵州 GO清凉——2025夏季国际博主贵州行”活动,来自英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伊拉克等地的国际文旅博主将走进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等地,领略贵州的奇山秀水,感受火把节等民族文化,见证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升级之路。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大空调”,贵州夏季平均气温23℃,“中国避暑之都·贵阳”“中国凉都·六盘水”是其中两块“金字招牌”,而拥有黄果树大瀑布的安顺、拥有织金洞的毕节等市州,也是久负盛名的避暑名城。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在贵州西部,有一座因“19℃夏天”闻名的城市——六盘水,这里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7月,当全国多地进入“炙烤模式”时,六盘水正以气候优势吸引八方游客。据《贵州日报》报道,在旅游平台“马蜂窝”上,六盘水市成为避暑旅居的理想之选,热度环比上月激增97%。
清晨,当薄雾拂过六盘水乌蒙大草原,追逐的牛群勾勒出苍莽大山的轮廓,白色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地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景象悄然呈现。
除了旖旎的自然风光,六盘水的民族文化也深厚多彩。彝族火把节期间,海坪村千户彝寨的夜晚格外热闹,在篝火点燃的瞬间,欢快的舞蹈与悠扬的歌声将交织成一个难忘的狂欢之夜。
近年来,千户彝寨依托景区旅游发展,挖掘、保护、创新、继承和发扬彝族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旅游。2021年,海坪村入选贵州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不仅是非遗活化传承的典范,更是文化IP驱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多年的发展中,贵州文旅早已不是简单的看山看水、“到此一游”,越来越多的新玩法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阿云朵仓,源自贵州彝语,意为“我们的理想之地”,这座由地下车库改造而成的潮流地标,融合了酒店旅居、零售餐饮、艺术展览等多种业态,是贵阳从“大而全”向“小而美”转型的典范。
贵阳的咖啡文化更是令人惊叹,3000多家咖啡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是中国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贵阳的咖啡馆里,偶遇拉花冠军、冲煮赛评审已非新鲜事,咖啡已成为贵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游客为了追一杯冠军咖啡而奔赴这座山城的同时,“流光溢彩夜贵州”的夜间经济品牌也培育出新兴文化旅游的消费热点。
贵阳青云路建于1927年,是贵阳老城区重要的一条交通道路,在2021年启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本着为贵阳市民建设一个新型社区生命体的目标,对青云路及周边商业业态、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随着夜市的兴起,该区域发展成为备受市民欢迎的餐饮、商业新地标。
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贵州正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朋友。
近年来,贵州通过自然生态与在地文化有机融合,以“不打烊”的业态,搭建“夜经济+”文旅新场景,有效拉长了贵州避暑的产业链。
为留住游客“过夜”,黄果树瀑布推出“夜游”项目,借助光影科技,呈现“天瀑奇观”。当夜幕降临,多彩的光影竞相照射,与水幕交织,形成一幅如梦如幻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