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9日报道 据路透社7月22日报道,从某些方面来看,华尔街在炙手可热的科技行业的集中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但这是否意味着历史一定会重演呢?
美国股市日益提高的集中度立即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和通信热潮。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于2000年3月达到顶峰,然后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下跌了65%。此后的14年来,它都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今天我们似乎不太可能看到这种情况重演,对吧?也许吧。
市场的反应函数似乎与互联网繁荣和萧条时期有所不同。看看目前市场在4月初“解放日”关税宣布导致暴跌后的反弹(有记录以来最快的一次)或疫情期间的反弹就知道了。
尽管有这些差异,但两者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相似之处。投资者最好把这两方面都记住。
这两个时期最明显的相似之处是美国股市中科技及相关行业的集中度。一些数据显示,科技股目前占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的34%,超过了2000年3月创下的33%的纪录。
在目前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八家是科技或通信巨头。其中包括所谓的“七大科技巨头”——苹果、亚马逊、“字母表”、元宇宙、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还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和摩根大通。
相比之下,1999年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只有5家是科技公司。其他五家分别是通用电气、花旗、埃克森美孚、沃尔玛和家得宝。
最重要的是,如今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排名前十公司的足迹比那时候大得多。目前这十家公司的总市值接近22万亿美元,占该指数总市值的40%,远高于1999年的25%。
这一切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技术如今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要比千禧年前后大得多。
从某些方面来看,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们对人工智能(AI)的热情推动的科技热潮比上世纪90年代末的信息技术泡沫更为极端。
正如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所指出的那样,如今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排名前十股票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高于25年前。
然而,需要记住的是,互联网泡沫的特点是公开发行热潮以及大量公司的股价达到未来收益的百倍以上。但今天的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标普科技板块目前的远期市盈率为29.5倍,以历史标准衡量是很高的,但这远不及2000年创下的近50倍的峰值。同样,标准普尔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目前的远期市盈率分别约为22倍和28.5倍,而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分别为24.5倍和70多倍。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排除出现有意义的长期市场调整的可能性,尤其是如果人工智能驱动的增长不能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迅速实现的话。
作为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人工智能将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尤其是在数据中心方面,这可能意味着科技公司的盈利和股价增长在短期内可能会放缓。
据摩根士丹利称,一直到2028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将需要大约2.9万亿美元的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其中1.6万亿美元用于芯片和服务器等硬件,1.3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到2028年,投资需求将超过9000亿美元。作为参考,去年所有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资本支出总额约为9500亿美元。
华尔街分析师很清楚这些数字,这说明这些巨额资金中至少有一部分应该在当前的股价和预期收益中得到考虑,但如果人工智能的好处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呢?或者,如果一家新贵(记着中国的深度求索)大大改变了该指数主要成分股的增长预期,比如市值4万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那该如何?
当然,技术是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基础,很难想象它的市场足迹会在太长时间内萎缩太多,因为这会提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投资者的资本会流向哪里。因此,我们有理由质疑,今天的科技股崩盘是否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
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过去让投资者陷入了麻烦。(编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