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要以科技赋能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制造业总体规模全球领先,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辉煌成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科技赋能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战略抉择。
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物质富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物质文明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开启的世界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就是经济现代化,即制造业生产出丰富的物质产品使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大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的现代化。从基于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来看,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特征对制造业在丰富产品供给、增加就业人口和提升劳动者报酬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现代化特征要求制造业继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蝶变。
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举措。制造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主体和骨干支撑,其继续高质量发展,能在技术研发突破和应用环节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推动整个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进而为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制造业为现代农业提供智能农机、物联网设备等工具,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另一方面,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现代产业体系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融创新链和产业链于一体的创新策源地和生态协同器,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区域分工的深化。在产业体系内部,制造业集群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来扩展企业的市场空间,消除区域市场分割,破除地方保护和要素流动障碍,从而在产业层面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外部纷繁复杂环境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保护主义升温,外部环境呈现出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继续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能有效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通过主导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体系,能有效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面对国际形势变化,通过以数智技术赋能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能有效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压力,稳固我国“世界工厂”地位。
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必须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制造业继续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就体现在,要继续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继续保持制造业竞争优势和继续保持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一要继续保持制造业产值的合理比重。制造业产值在一国经济的比重会随着该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动特征。前些年我国制造业产值比重下滑,既与外需冲击的因素有关,也与传统技术进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异性相关。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部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不仅阻止了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势头,也带来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回升和趋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继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生产率紧随其后,人力成本在制造业产值比重变化中的作用减弱,因此,要继续保持我国制造业产值的合理比重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