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光阴流转二十载,飞云江畔的殷殷话语,至今声声在耳。
二十年前,“电力是重中之重,电网是生命之网”的寄语,如同一颗种子,在浙江电力的热土上深深扎根。
二十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始终将这份期望与使命扛在肩上、刻在心里。从迎战台风“海棠”的众志成城,到如今驾驭能源变革的从容自信;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飞跃,背后都是对“重中之重”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之网”的坚定捍卫。这张网,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温暖,也承载着经济社会的脉动。
为全景展现这段非凡历程,“浙电e家”推出「担当重中之重 捍卫生命之网」主题专栏,本篇为系列第三篇《以科技之“智”应对自然之“变”》。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山水相依、海岛纵横,间有银线蜿蜒。
条条银线承载着灯火万家,也印证了20年来“电力是重中之重,电网是生命之网”殷殷嘱托在浙江的落地生根。
20年来,极端天气从偶发的“附加题”逐渐演变为频繁的“必答题”,甚至成为关乎全局的“关键题”。面对“老天爷”日益无常的“坏脾气”,电力系统在屡受冲击之中淬炼成长,矢志打造“不怕台风的电网”,实现防灾应对从“传统化”向“智能化”的蜕变。
精准强基固本 铸就电网“硬实力”
当极端天气年年降临,带来的“痛”如何治?电力系统需要多坚固才能应对极端天气?
国网浙江电力转变传统防灾抗灾理念,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强网”,打造一张“不怕台风的电网”。按照“沿海防风、城市防涝、山区防次生灾害”的原则,落实电网网架和设备差异化改造,全面启动“高承载、高自愈、高感知、高效率”的高等级防台风电网建设。
拥有2000多公里海岸线、2万平方公里广阔海域的舟山于2024年3月投运了全国首个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平日里微电网与大电网互为补充,一旦遇到故障停运,微电网会无缝切换到离网运行,快速恢复海岛供电。”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国首个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在舟山东极岛投运丨张道历 摄
同样的,在温州、台州等地,国网浙江电力同样建设了基于风光储一体的微电网自愈系统,系统将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有效转化为电能并实时储存,确保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中也能稳定供电。
在与舟山横亘对角线的浙西南山区丽水市,一张张智能配网与微电网集群在叠翠群峰间织网纵横。2024年,丽水的供电可靠率首次达到99.99%,全年户均停电时长为53分钟,较上年减少37分钟。
国网浙江电力充分利用地区区域源网荷储资源,建立以分布式光伏、储能等为基础的网格化微网运行方案,保障在上级电源失电情况下,配电网可孤岛运行,快速恢复用户供电。
丽水市遂昌县“光伏小康工程”云峰地面光伏电站丨祝灵潇 摄
针对容易内涝的城市,国网浙江电力在变电站内集水坑、集水井、集水池等区域安装水位传感器,在地下电缆层、电缆沟室内侧设置水浸传感器,监测数据接入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变电站周边、大门内外、地下电缆层、室外集水池、建筑物顶部、场区排水通道等关键部位摄像头,远程接入有人值班的监控场所。
在全面提升配网综合承载能力方面,国网浙江电力打造坚强智能的新型配电网,创新配电网分级分区调控,通过构建分层分级分区调控体系,推进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实现配电网层面源网荷储协同调控、区域源荷功率实时自治平衡控制,全面提升区域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AI洞悉风云 下好防灾“先手棋”
电力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受极端天气影响严重。全球80%以上的停电事故由极端天气引起,包括台风、暴风雪、干旱、洪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