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创近十年新高,距解决“中国经济低血糖”只差一步! 沪指创近十年新高,距解决“中国经济低血糖”只差一步!
创始人
2025-08-19 21:43:06

2025年8月18日,上证综指收于3728点,创造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收盘纪录。同时,北证50创历史新高,深成指、创业板指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A股量能井喷,成交额达到2.76万亿元,仅次于去年10月8日和10月9日,位列历史第三。

连续上涨的趋势极其稳定,赚钱效应极其明确,以至于市场氛围都有些盲目。

很多媒体争相报道,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但实际情况是6月25日A股总市值就突破了这一数字。7月18日收盘,A股总市值甚至达到过105.5万亿元。

若是一年前出现这种问题,肯定就被眼尖的股民发现了,或者媒体在发稿之前也会对“历史首次”这一概念多做检查,生怕刺痛被套牢股民的神经。

但现在是牛市,媒体偶尔犯错,股民也好像失忆一样,忘记了同样的事情曾发生过。而且同样的标题,6月25日没有什么反响,8月18日却能造成大范围的传播。

这从侧面说明了现在的市场氛围有多热。

这种市场氛围是政策和媒体一起构建出来的。政策面不断释放利好,媒体则在推波助澜,将市场的热情点燃,吸引投资者入市。

比如上周,A股成交额连续3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大关。在没有出现排队开户的情况下,股票开户成了热门话题。报道仅仅表示,据各网点工作人员透露,最近因为行情较好,咨询开户、存量客户找回密码以及开通交易权限的客户都“有所增加”。这种“标题党”都能登上热搜榜,推力之强可见一斑。

8月15日,官方媒体居然发了一篇“再不进场就晚了”的新闻稿。


这个李女士在哪,是不是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能这么写,能这么报道,而且投资者对这样的报道并没有反感嘲笑。同样的文章,如果两年前发出来,恐怕立刻就成了笑话,评论和转发里估计大多数都是充满负面情绪的吐槽,而且很可能还要被老百姓转发到亲朋好友的手机上,邀请他们一起骂。

到8月17日,媒体居然能报道,某人喊出“不要嫁给错过牛市的男人”,堂而皇之地将“中国炒股不收税。牛市傻瓜都赚钱,不抢白不抢”广而告之。尺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在如此力度的推动下,A股“牛起来”并不奇怪。

而且这次牛市“格外与众不同”。

比如,A股体量较10年前更大,杠杆类资金占市值比例相对较低,资金流入节奏相对平稳,更加青睐新兴产业。

投资者购买的股票也更分散。近一年,军工、通信、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计算机、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等板块的涨幅均比较大,而不是之前牛市常见的消费类以及资源类股票。

老百姓和企业的存款正快速从储蓄账户投入资本市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同比少减3209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主要涵盖股票、基金等投资账户)暴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最大的不同在于监管层的态度。

为什么美国股市能够连涨十几年,而中国股市往往暴涨暴跌?

因为美国与中国的金融制度具有本质差别。美国的整个金融制度,是以资产价格为导向来驱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而中国则是以金融服务于实业,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导向的。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监管层似乎正在学习美国的市场管理逻辑,保持货币政策宽松,国家队公开出手维护市场向上的方向,减少大盘出现暴涨暴跌的可能性,同时促进机构和投资者的资产再配置,推动这些较为稳健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

为什么中国监管层做出如此巨大的改变?

8月15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写得很清楚。

央行判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总体偏弱”,复苏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国内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经济运行面临风险挑战,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复苏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很容易理解。特朗普再次上台,政策剧烈变化,全球化进入冬季,确实让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什么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又面临什么风险挑战?

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看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核心矛盾就是,以房地产和股市为核心的资产端出现了大面积贬值,从而削弱了负债端的周转能力(消费和民间投资),即缩表的隐性压力抑制了经济活力。而GDP的增长又不足以很快补偿资产损失。

因为资产损失,大众会减少消费囤积资金以防万一,从而导致有效需求的减少。

内需减少,厂家为了生存只能降价促销争夺市场,导致恶性内卷。物价降低,但是不可持续,会让大量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甚至导致亏损,不得不破产倒闭。

同时,产品降价会加强消费者的“通缩”预期,让他们更主动选择持币观望。大量企业破产会让更多消费者失业,减少消费,进一步减少有效需求。

这是一种自我加强的正反馈机制。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人人减少消费,生活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鸿学院在2024年1月的年终盛典指出,中国制造业继续发展,但资产端持续贬值,缩表的隐性压力抑制了经济活力。资产价格相当于血糖的水平,中国经济已经处于“低血糖”状态。中国虽然身体好,但低血糖太严重,同样有可能陷入昏迷,危及生命。

现在要使中国经济真正有效的快速反弹,最重要的是要把血糖给拉起来,所以必须稳房价,拉股市,以货币激流进行“束水冲沙”!

“束水冲沙”的沙,是债务和不良资产。

房地产创造的“大量泥沙”已经淤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河道”上,想要清淤,就需要用资产落差创造货币激流。股市资产的财富效应明显,而且直接反哺生产性资产创造的现金流泥沙含量小。抬高股市资产,以生产性资产的货币激流来冲刷不良资产和负债,以股市财富逐步替换房市的财富效应(先立再破),就是“束水冲沙”。


尤其是现在,稳房价还没有彻底稳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2%,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4%,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0%,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5%。

于是,拉动股市变得更加重要。

为什么房价没有稳住?

因为中国房地产没有做市商,没有底线价格,没有接盘者。

什么叫做市商?这里的做市商就是有人提出的“中储房”,其实鸿学院早在3年前就已经提出这个概念了。

做市商确定一个底线价格,只要跌破这个价格就通吃,高出天花板价格则抛售,作为市场的重要接盘者,提供不免费(低买高卖)的流动性服务,永远保证市场有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为市场筑底。

从2024年“束水冲沙”开始,到如今沪指创近十年新高,股市资产的稳定升高,正在一点点恢复市场信心,改善中国经济的情况,缓解中国经济“低血糖”的问题。近期,似乎市场招聘的岗位比之前多了一些,餐饮业也有所改善,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8月15日,央行宣布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同时,宣布将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说明央行终于开始认识到房地产的金融属性!

那么,要解决“中国经济低血糖问题”,还有关键一步,建立房地产做市商制度,真正稳住房价。

当“束水冲沙”取得成功,房价稳定、股价上升、居民敢花钱、企业敢投资,中国经济才能充满蓬勃活力!

本周六(8月23日)晚9点,鸿学院将举行《宋鸿兵2025年中分析会【小风波,大风暴!!】专题答疑》。关于美债市场可能出现的“小风波”,美联储必须出手的“大风暴”,以及黄金、白银等大宗,美元、日元、人民币和稳定币的互动,美股、A股和港股如何比拼内功,欢迎大家积极提问,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普实测“新战皇大厅其实是有透... 您好:新战皇大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6355786】很多玩家在新战皇...
独家分享“中至余干麻将辅助软件... 您好:中至余干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款...
[科普常识]“潘潘讲故事到底有... 有 亲,根据资深记者爆料潘潘讲故事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咨询软件无需打...
推荐一款天王大厅金花牛 牛到底... 您好:天王大厅金花牛 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3892241】,很多玩家在...
今日分享“熊猫炸金花有没有挂”... 您好:熊猫炸金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5294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