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小米集团(HK01810)发布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米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增75.4%,连续2个季度突破百亿。
在营收支柱业务上,尽管手机行业已处于成熟时期、大盘承压,但手机业务仍实现了一定突破,特别是在海外多个区域小米手机出货量都实现了较快增长: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东南亚地区排名上升至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至18.9%,欧洲地区排名上升至第二,市占率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至23.4%。对于中国市场,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当晚财报电话会上强调,今年开始,小米手机高端化的重点从4000元到6000元的价位段转移向6000元以上的超高价位段。
在外界持续关注的电动汽车业务上,财报显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64亿元增加233.9%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213亿元,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卢伟冰预言,下半年小米有望实现该部分业务单季或单个月的盈利。
全面高端化,手机冲击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
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核心业务及创新业务收入、经调整净利润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营收连续5个季度同比增长超30%,经调整净利润连续突破百亿元大关。
分板块看,小米手机和AIoT业务仍是营收支柱,二季度实现收入946.93亿元,同比增长14.8%,营收占比为81.7%。其中,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为455.2亿元,相较一季度的506.12亿元减少约10%,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ASP平均售价下降,部分被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所抵消。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持续高增长,二季度实现收入387.1亿元,其中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猛增66.2%。第二季度,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超540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6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长超过2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64亿元增加233.9%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213亿元,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交付新车达81302辆,板块毛利率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15.4%上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6.4%。
与此同时,小米手机、汽车、大家电等业务均在本季度成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尖刀兵”,二季度三大业务在高端市场均取得重要突破,且推动了用户结构进一步改善。
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在整体智能手机销量中的占比达27.6%,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4000-5000元价位段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为24.7%,稳居国内第一;5000-6000元价位段实现显著突破,市场份额1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卢伟冰强调,今年开始,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高端化的重点从4000元到6000元的高价位段转移到6000元以上的超高价位段。
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在中国市场,品牌格局战况胶着、前六名份额差距非常小,小米的目标是市场份额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在海外市场,与三星和苹果相比小米起步较晚,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本地化经营的拓展与深化、新零售持续突破,与前两名的差距会继续缩小。
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小米的高端化布局步伐也显著加快。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正式发布,YU7开售后小米汽车用户结构进一步优化,YU7开售初期锁单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30%,比SU7同期高4.5%;苹果用户占比52.4%,比SU7同期高4.4%。
在家电行业,小米智能大家电在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实现平均售价ASP逆市增长,进一步推动产品结构改善。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是上半年线上空调市场前十品牌中,唯一实现量价齐升的品牌。
今年300亿砸进技术深水区,卡位AI和芯片
“高端化战略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只有核心的技术才能做出竞争力的产品。”在财报电话会上,卢伟冰再次强调,实现上述多个品类领域的高端化结构改善,背后的核心还是技术。“比如二季度搭载小米3nm芯片玄戒O1的产品上市后受到欢迎,我们相信芯片是核心能力,是根技术。未来拥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公司和没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公司在核心能力上将会有代际的差距。”
卢伟冰进一步介绍,过去几年小米在科技战略方面有几个非常清晰的原则,坚持更领先的技术、更严苛的质量标准、更有质感的设计和更优质的服务;保持商业效率,坚持性价比;以及不参与家电行业的价格内卷,而是通过技术的深耕和用户的洞察,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
无论是坚持技术领先、性价比还是坚决不参与内卷,这些原则的底气都离不开在技术深水区的长期投入。以“造芯”这样艰巨的业务为例,小米就经历了干了四年放弃再“另起炉灶”的过程。据雷军此前在发布会上透露,造芯业务重启四年多来已经花了135亿,团队规模超过了2500人,仅今年在芯片上的研发预算就超过了60亿人民币。
小米还要继续加码。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小米研发投入达7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增41.2%,预计今年全年将投入300亿元。同时财报显示,二季度研发人数达22641人,创历史新高。
大规模的底层技术投入,也驱动小米在汽车、芯片、AI等创新业务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突破。具体在交付成果上,小米今年5月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大陆第一家具备自主研发设计3nm旗舰芯片的科技企业。搭载该芯片的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超高端OLED平板小米平板7 Ultra和小米平板7S Pro在二季度先后上市,口碑出众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
在AI大模型领域小米今年开始不断释放新消息。5月小米正式发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在评估真实用户体验的内部大模型竞技场中,成为开源模型第一;7月小米共有12篇大模型相关论文先后入选ICCV、ACL等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代表小米在大模型领域的创新探索成果;8月小米开源自研声音理解大模MiDashengLM-7B,在22个声音理解公开评测集上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小米官宣加入苹果、三星“三国杀”
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出一个新目标——在全球市场中手机业务要冲进“2亿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中除了小米以外,还有苹果、三星,届时苹果、三星、小米将形成三家手机年销量超两亿部的“三国杀”新局面。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14.7%,和前两名苹果、三星的距离已进一步拉近。
要与三星、苹果“试比高”的决心,小米早已有之。在上一个时代,三星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与深度整合的生态系统,构建了覆盖用户全场景需求的科技生态;苹果则凭借软硬件高度协同的封闭式生态占据优势,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生态的巅峰。小米看中的,不只是加入手机业务的“2亿俱乐部”,而是以“芯片、OS、AI”深度赋能“人车家全生态”,构建一个新的科技样本。
其中,芯片、OS、AI都是当下硬件厂商竞争的核心。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上一季度财报,小米将“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改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这一季度,AI叠加另一“杀器”芯片已进入赋能产品阶段,小米发布了首个AI眼镜,而搭载玄戒O1芯片的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超高端OLED平板小米平板7 Ultra和小米平板7S Pro在二季度先后上市,口碑出众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
但小米的“胃口”显然不止于此。以芯片为例,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玄戒O1意味着小米有了芯片级的平台能力,这个平台能力未来可以支撑更多业务的发展。“芯片对小米来说刚刚开始,大家需要再给我们两三年的耐心,会看到我们在这个平台能力上长出很多大家之前想象不到的果实。”
交银国际在近期研报中指出:在人车家全生态先进引领下,小米手机、汽车、大家电三大增长曲线持续向好,且上半年小米在AI、芯片、汽车等创新领域突破显著,技术实力进一步巩固。小米正在用亮眼的业绩和扎实的研发投入,验证其长期增长的确定性。
“我相信,未来只有两类企业,有自研性的企业和没有自研性的企业,这两类企业会有着代际的能力差异。小米不在意短期的排名,对我们来说,长期来看小米战略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到位,以及长期的胜利是不是在小米这边,才是我们更为看重的。”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说。
这种“长期主义”也体现在小米经过多年积累打造的“人车家”生态上,这套生态组成了独一无二的的优势和壁垒,有望带领小米持续释放增长动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