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吴抒颖 编辑丨包芳鸣
调改与关店并行之下,永辉超市仍然没能走出谷底。
8月20日,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中报。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实现营收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归母净亏损2.4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8.02亿元。
在此之前,永辉超市已经连续亏损四年,总亏损额逾95亿元。虽然亏损额呈现收窄的趋势,但是这份业绩报告仍让资本市场存在忧虑。
拐点未至
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报告期内,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跌20.73%;归母净亏损为2.41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为2.75亿元,净利润减少了5.16亿元。
永辉超市在财报中针对营收下滑解释称,这是由于公司2024年下半年开启整体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工作,关闭长期经营亏损门店以及门店调改期歇业等因素所致。虽然调改门店收入较同期有大幅度增加,但无法弥补因关店产生的收入下降。
至于亏损的原因,永辉超市则归结为整体销售规模的减少、公司商品供应链的改革以及闭店带来的损失等。在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完成了大量供应商及商品的升级汰换,这对毛利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报告期内,永辉超市综合毛利率为20.80%,较上年同期下降0.78%。报告期内,永辉超市也关闭227家亏损门店,闭店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租赁及人员赔偿。
永辉超市管理层在业绩会上给予投资者的预期仍然较为悲观。
永辉超市财务总监吴凯之坦言,由于今年闭店数量较多,预计全年整体营收额将低于2024年,剩余的持续经营门店由于调改工作的稳步推进,预计将在下半年实现明显的销售同比增长。由于调改转型工作的短期阵痛,今年的盈亏水平将继续承压,但预计进入第四季度后会明显好转。
需要指出的是,永辉超市此前曾经发力过的线上模式,在目前的转型阶段仍然是其业绩的拖累。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线上业务营收54.9亿元,占营业收入18.33%,线上业务较去年同比减亏3475万元,但这意味着这部分业务仍然在亏损中。
吴凯之表示,“永辉超市线上渠道正在尝试几种不同的创新模式,线上渠道的整体盈利模式仍在打磨,未来会考虑择机披露相关数据。线上‘店仓’模式通过线下门店+线上仓紧密结合,依托门店的商品和营运能力,已经率先跑出较为成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O2O)模型。”
模糊的调改
去年以来,永辉超市的重要改革方向,是向胖东来学习,持续调改门店。名创优品创始人、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曾对外阐述永辉超市将聚焦核心供应商、聚焦核心大单品、聚焦长期主义,推动永辉转型升级。
叶国富表示,永辉超市必须要调改,“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永辉超市将坚持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
虽然被寄予厚望,但是永辉超市并未在这份财报中披露具体的调改细节。谈及调改门店的经营情况,吴凯之介绍,调改店完成后,销售相比调改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长。此外,进入稳定经营期的调改店,整体也已进入稳定盈利状态。
据永辉超市此前发布的消息,截至今年8月15日,永辉超市全国自主调改门店总数达到160家。预期到今年9月底,永辉超市将实现全国调改门店达到200家。
除了调改店的预期门店数量之外,永辉超市对其他细节三缄其口。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在业绩会上被问及调改店的营收以及利润时回复称,未来我们会择机公布相关数据。张轩松介绍称,永辉超市的闭店工作正在按既定战略稳步推进,今年下半年的闭店数量,会依据市场状况以及门店的综合经营情况来确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行业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几乎全国的传统超市都在模仿胖东来,永辉超市虽然模仿得早,自己也在做自有产品,但是这些调改店只能说是借鉴了胖东来的一些模式,品牌力显然没有像胖东来那么强。“永辉就是永辉,要让消费者确信它的东西是可靠的、有品质的,这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位长期关注永辉超市的投资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自从永辉超市调改以后,他隔一段时间会对其所在城市的调改店进行走访。“在调改初期,宣传做得足够好,很多消费者会去尝尝鲜,但是在三个月以后,人流就会稳定下来,但至于会不会比调改之前好,这就是永辉需要向投资者说明的问题。”
对于传统零售品牌而言,转型并非易事。永辉超市过往的“包袱”仍在,此时大刀阔斧地改革能否真正扭转困局,仍有待市场与时间的检验。中报发布后的次日(8月21日),永辉超市收于4.93元/股,下跌0.8%,总市值为447亿元。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金珊 实习生林芷仪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