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
2025年8月,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沪指创下近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大关,两融余额攀升至2.1万亿。
在此背景下,8月21日,《华夏新闻会客厅》特邀榕树投资董事长翟敬勇深度对话,从估值水位、牛市特征、资金主力到产业机遇,全方位拆解当前资本市场格局,为投资者揭示百万亿市值时代的投资逻辑与未来方向。
百万亿元市值:水位初起,上行加速可期
“3700点的点位、百万亿的总市值,一点都不高,整体水位才刚刚合适。”谈及市场核心疑问,翟敬勇开门见山给出结论。他指出,若单纯以指数点位衡量市场高低,难免陷入误区。如今的A股与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已发生本质变化,上市公司主体结构的迭代,让估值逻辑更具参考价值。
从估值水平看,当前A股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市盈率普遍维持在15倍上下,这一数值不仅远低于2007年、2015年牛市峰值时的泡沫水平,更处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合理区间。
翟敬勇回忆,2021—2024年,A股、港股市场连续四年调整,人口负增长、地产危机、新冠疫情、芯片禁运等多重因素叠加,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充满疑虑,防御性资产成为主流选择。但从2024年9月“924政策”后,国务院明确新发展目标,市场结构性机遇开始显现。
资金层面,长线资金的入场为市场奠定基石。翟敬勇以保险资金为例,详细拆解这一“聪明钱”的配置逻辑:过去保险资金重点布局土地要素,但随着房地产投资属性减弱,其久期配置逐步转向股权投资。2022年起,保险公司频繁举牌战略银行、同行企业,核心考量便是“资金成本2%与4%以上分红率的安全边际”。据统计,仅保险资金在权益类资产的新增配置已超1万亿,而国家鼓励保险机构成立长期私募基金的政策,进一步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以史为镜:牛市“新五朵金花”
“这不是小牛市,而是‘世纪大牛市’。”谈及行情性质,翟敬勇的判断掷地有声。他认为,当前A股行情与2006—2008年初的大牛市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核心驱动逻辑已从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五朵金花”。
回溯2006—2008年牛市,“旧五朵金花”(房地产城镇化、重化工、工业化、人口红利、传统医药)是核心主线。彼时,中国经济依托城镇化浪潮、人口红利与重工业化进程,而股权分置改革则成为行情爆发的关键催化剂。但随着时代变迁,人口红利消退、房地产进入“房住不炒”阶段,旧模式的增长动力逐渐减弱。
如今,A股在经历调整后迎来“涅槃重生”,市场热点围绕AI人工智能全面演化,催生出代表新时代的“新五朵金花”。
第一朵金花是半导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制造国,相关产业链企业直接受益于AI硬件需求爆发。第二朵金花是互联网软件,当前AI驱动的新周期中,软硬一体化成为新趋势。第三朵金花是机器人。全球科技巨头已集体入局这一赛道。
第四朵金花是新能源。尽管2021年后新能源板块经历调整,但作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新标签,其长期逻辑并未改变。AI产业对再生能源的依赖、全球能源革命的推进,以及新能源龙头企业2025年亮眼的中报业绩,都表明这一板块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第五朵金花是创新药。人口老龄化叠加工程师红利,让中国创新药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翟敬勇表示,与2006年牛市相似,当前“新五朵金花”已形成轮番表现的示范效应,且估值普遍处于合理区间,这为行情的持续性奠定基础。
资金新势力:谁在驱动A股前行
“A股真正的主力资金,是14亿中国老百姓的储蓄。”在分析未来资金格局时,翟敬勇给出了这一核心观点。他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居民财富主要通过买房、存款实现保值增值,但随着房地产从“投资属性”转向“消费属性”,财富存储方式的变革已不可避免,这一趋势在日本、美国均有先例,中国也不会例外。
从居民资金的入场路径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净值人群通过私募基金布局,如榕树投资这类机构,其对产业趋势的判断更为敏锐;二是普通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行业ETF参与市场,当前各类创新产品的推出,正降低居民入市门槛;三是政策引导下的长期配置,如个人养老金账户可免税投资股票、基金,这一制度设计将逐步引导居民资金长线入市。
海外资金则是另一股重要力量,以挪威中央银行为代表的长线机构,在持续增持A股、港股资产。国内公私募基金的角色也不容忽视。过去几年,受市场调整、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公私募遭遇大规模赎回,但随着财富效应重现、居民信心恢复,资金回流已成必然。此外,“国家队”资金的作用仍需关注。从保险资金举牌银行、社保基金加仓核心资产,到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均为市场提供了“安全垫”。
A股百万亿市值,不仅是一个数字里程碑,更是中国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起点。翟敬勇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先知先觉资金向不知不觉资金转移”的关键阶段,政策、资金、产业的共振,将推动“世纪大牛市”逐步展开。对于投资者而言,唯有紧跟时代脉搏,聚焦“新五朵金花”代表的产业机遇,才能在这场资本市场的变革中,找到长期价值的坐标。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