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反内卷”推进至此,产业链上游多晶硅(硅料)企业的减产进展备受关注。
多晶硅巨头大全能源(688303.SH)8月27日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7亿元,同比减少67.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11.4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70亿元,同比大幅增亏。
大全能源主要产品为高纯多晶硅,目前已形成年产30.5万吨多晶硅产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多晶硅生产总量约59.6万吨,期间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量为5.08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8.52%,规模在业内居第一梯队。
大全能源营收骤减、亏损加剧的“成绩单”是行业供需严重失衡的结果,也是所有同行多晶硅企业面临的系统性困境。比如同样因光伏产业链价格下降,另一多晶硅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上半年净亏损49.55亿元,领亏其他光伏企业。
据大全能源表述,2025年上半年,在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面临价格持续下行、全行业普遍亏损的艰难环境下,公司响应行业“反内卷”倡议,主动推行减产策略。报告期内,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量为50821吨,同比下降约60%。
主动减产六成的策略,在大全能源看来虽然一定程度影响了单位成本,但长期看缓解了市场供给压力,帮助公司收窄亏损规模。
据公司财报披露的产销细项数据,2025年上半年,大全能源的单位成本为55.07元/公斤,去年同期为45.97元/公斤,即单位成本同比增加近两成(19.80%)。
“公司落实减产策略,同时主动调控出货量,因停工产线相关人工、折旧等固定成本影响,单位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据大全能源表述,公司通过持续深化降本增效与运营精细化管理,上半年单位现金成本降至37.66元/公斤,同比下降6.6%,现金亏损及经营活动净流出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在某个行业出现较长时间的非理性竞争,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时,企业的资金储备、现金流情况等财务表现尤其值得市场及投资者关注。
记者注意到,大全能源的资金储备较为充足,属于“血条”比较厚的企业。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公司货币资金、银行承兑票据、定期存款及结构性存款等资金储备余额合计为120.9亿元。
2025年上半年,大全能源资产负债率为8.04%,无任何有息负债。而同期,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71.93%,大致是光伏行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水平。
“预计第三季度,公司将延续减产策略,并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及下游客户需求安排发货计划,控制合理库存水平。”谈及后市的排产计划,大全能源表示,预计第三季度多晶硅产量2.7万吨至3万吨,预计2025年全年产量为11万吨至13万吨。
“公司对于未来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及产品价格走势依然保持乐观。”据大全能源表述,自6月以来,国内政策层面针对消除产业非理性竞争、解决产能错配问题展现出更强的决心。
受政策利好影响,6月至8月期间,国内多晶硅价格经历了一轮明显的“触底反弹”过程。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7月底N型复投料均价为4.71万元/吨,较6月底的3.44万元/吨拉升近四成(36.9%),截至8月20日当周,N型复投料均价维持在4.79万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