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九天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4194432】
2.咨询软件加微信【419443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南昌市委网信办主办、新华网承办的
“丝路华章赣鄱新声”
聚焦南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启动。
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和省市主流媒体记者、
多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大V组成采风团,
将镜头和笔触聚焦南昌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亮点,
调研期间,采风团成员一条条
让南昌的千年文脉与现代活力“刷屏”全网,
水韵丝路
一城江湖气满屏新诗意
?“没想到南昌的‘水文章’做得这么细!从赣江灯光秀到象湖湿地,每一步都是‘推窗见绿、出门亲水’的幸福感。”8月26日晚,采风团刚抵达南昌,便登上游船夜游赣江。当“一江两岸”的璀璨灯光倒映在碧波中,“两滩七湾”的天然泳场虽已入夜仍显活力,网络大V“传媒老王”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这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现代版吧!”
?8月27日“水韵丝路”主题调研开启,首站南昌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便让采风团眼前一亮。在10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从“一江十河串百湖”的水系沙盘,到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的规划动画,从2200年建城史的时光长廊,到“一枢纽四中心”的发展蓝图,沉浸式体验让“传媒老王”感慨:“以前只知道南昌是‘英雄城’,今天才发现它的规划里藏着‘宜居密码’——水域面积占比近三成,人均公园绿地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这才是‘国际湿地城市’的实力!”
?若说规划馆是南昌的“未来答卷”,滕王阁便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名片”。当采风团走进北扩后的滕王阁景区,600米实体围墙拆除后,700亩园区九成免费开放,临江长廊与赣江无缝衔接,“近江不见江”的遗憾彻底成为过去。“站在这里看‘秋水共长天一色’,终于懂了王勃为什么能写出千古名句!”网络大V“夏安是个好姑娘”驻足远眺,“更难得的是,景区没搞‘大拆大建’,反而把大士院街区也串联起来,老市井的瓦罐汤香和滕王阁的墨香混在一起,这才是有温度的城市更新。”
?午后的象湖湿地公园,又是另一番生态画卷。7.48平方公里的湿地上,近300种植物郁郁葱葱,候鸟不时掠过水面,复建中的豫章书院雏形初现。“以前这里是‘黑色裸露地’,现在变成了‘城市绿肺’,还放弃了商业开发,这份‘还绿于民’的决心太赞了!”网络大V“江西康义”站在豫章书院“书院桥”上说,“听说这里以后还要建图书馆分馆、文化展示馆,市民既能逛湿地,又能品文化,南昌的‘民生逻辑’看得见、摸得着。”
?夜幕降临时,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烟火气与新消费”的最佳注脚。汉服女子临窗奏二胡,“瓦罐汤咖啡”门前排起长队,脱口秀剧场里笑声阵阵——2024年2600万人次的客流,印证着“在地文化+现代消费”的成功。“我本来是来拍非遗的,结果被这里的‘古今碰撞’圈粉了!”网络大V“@鹅在南昌很想你”举着相机记录:“清末赣派民居里卖着网红奶茶,民俗博物馆旁开着文创店,这种‘老底子长出新花样’的感觉,比单纯逛景区有意思多了!”
科技突围
千年文脉“活”起来
航空产业“飞”起来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从这里起飞,现在又领跑低空经济,南昌的‘航空基因’太强大了!”8月28日上午,采风团走进江西航空研究院,眼前的前沿科技让网络大V“@古月sir”惊叹:“从国产大飞机部段件到中小型无人机,这里不仅有‘硬科技’,还有‘全产业链思维’,难怪能成为低空经济的‘创新策源地’。”
?相邻的江西空中未来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更让采风团感受到“科技的浪漫”。2021年用5184台无人机刷新吉尼斯纪录,如今又深耕低空物流、观光旅游等场景——当工作人员展示无人机集群表演的视频时,网络大V“唐sir骑马探世界”忍不住追问:“下次南昌的烟花晚会,能不能看到无人机和烟花‘共舞’?这种‘空中艺术’肯定能火!”公司负责人笑着回应:“正在研发相关技术,未来会有更多‘南昌造’低空场景落地。”
?如果说航空产业是南昌的“未来引擎”,那么海昏侯博物馆与刘贺墓园便是“历史宝藏”。在海昏侯博物馆,上万件出土文物展现着汉代王侯的生活图景,金器、玉器的精美工艺让采风团驻足良久;刘贺墓园里,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相结合,让“汉代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以前只在新闻里看海昏侯,今天近距离看这些文物,才知道南昌的‘文脉厚度’有多深!”网络大V“庐山导游阿畅”感慨,“建议南昌多做些‘文物活化’的内容,比如用VR还原汉代生活,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些‘老祖宗的智慧’。”
?三天的调研里,采风团不仅记录南昌的亮点,也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南昌的‘水韵+文化’IP很有潜力,但可以更‘串珠成链’。”网络大V“@南昌人南昌事儿”建议,“比如把滕王阁、万寿宫、海昏侯博物馆打造成‘历史文化环线’,再结合赣江游船、象湖湿地,推出‘一日游’‘两日游’产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网络大V“@大美南昌”则看好南昌的“产业融合”:“航空产业可以和文旅结合,比如开发‘低空观光航线’,让游客从空中看赣江、滕王阁;非遗可以和制造业结合,把八大山人的画作做成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南昌的‘新’与‘旧’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成就的宝藏。”
?从“水韵丝路”的生态之美,到“硬科技”的创新之力;从千年文脉的传承之韵,到市井烟火的民生之暖——此次调研行,采风团不仅见证了南昌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更感受到这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