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业绩缩水至巅峰期的七分之一,有着“卤味第一股”的煌上煌正尝试再次通过并购跨界,打破业绩瓶颈。继去年收购休闲食品公司展翠食品流产后,今年8月,煌上煌又将目光锁定在了冻干食品公司立兴食品身上。这场近5亿元的溢价收购,究竟能否扭转煌上煌营收连年下滑的局势?
拟以近5亿元控股立兴食品
据煌上煌近期公告,公司拟与立兴食品股东林解本、王永和、郭树松、赵志坚、林建清、晟兴投资和众立投资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上述股东持有的立兴食品合计51%股权,股权交易价格约为4.95亿元。交易完成后,煌上煌将拥有立兴食品的控股权地位,立兴食品将成为煌上煌控股子公司,并被煌上煌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资料显示,立兴食品成立于2006年10月,注册资本7091万元,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分销推广于一体的食品制造企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OEM/ODM 贴牌代加工服务,同时也注重自有品牌建设。其产品涵盖水果、蔬菜、速食方便食品、咖啡、茶、高端饮品、乳制品、巧克力、婴童食品及植物萃取粉和浓缩液等众多系列。目前,立兴食品有37条冻干生产线,拥有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万吨的能力,产能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是国内冻干食品制造的龙头企业。
就盈利能力而言,2024年,立兴食品实现营业收入5079.41万元,实现净利润4221.75万元;2025年上半年,立兴食品实现营业收入4975.35万元,实现净利润4188.3万元。
转让方中,林解本、王永和、郭树松、赵志坚、林建清承诺立兴食品2025年、2026年、2027年经审计扣非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4亿元,平均每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8800万元,如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将对煌上煌进行业绩补偿。
煌上煌表示,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健康+便捷+情绪价值”将逐步引领市场驱动逻辑。立兴食品是一家专注于冻干食品的优质龙头企业,其产品与消费场景与公司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公司目前产品消费群体相对集中在喜爱传统美食的人群,而冻干食品除了在零售渠道销售外,还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户外探险、医疗等领域,拥有不同的消费群体。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可以借助立兴食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进入新兴市场,接触到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打破原有的市场局限,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拓展。
卤味销售仍在下滑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主营卤味的煌上煌收购冻干食品公司立兴食品,或意在突破近几年未见起色的业绩瓶颈。2012年9月,煌上煌在深交所挂牌,成为酱卤肉制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誉为“卤味第一股”。2020年,煌上煌迎来业绩巅峰,实现营业收入24.36亿元,实现净利润2.82亿元,此后营业收入逐年下降。2024年,煌上煌营业收入降至17.39亿元,净利润也缩水至4032.99万元,仅为巅峰期的七分之一。
煌上煌指出,业绩下滑是因消费场景发生变化,酱卤肉制品老店单店收入同比下降,门店拓展不及预期,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导致经营业绩不理想。子公司真真老老合作方仓储火灾造成存货损失1616.98万元以及商誉减值计提增加1074.99万元等。此外,受线上线下促销费增加等影响,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23%;受第三方咨询和品牌宣传费、新基地投产带来的固定费用、火灾带来的存货损失增加等影响,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0.87%。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净利润回温,同比增长26.90%至7691.99万元。煌上煌将其归功于成本控制——因主要原材料鸭翅、鸭脖、冻新鸭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煌上煌在行情低位时加大采购力度,逐步拉低部分主要原材料的加权平均成本。生产成本的逐步回落也带来了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的稳步回升,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
虽然净利润出现起色,但煌上煌连年下滑的营收并未刹车。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9.84亿元,同比下降7.19%。除屠宰加工外,煌上煌多类产品及业务营收均不如上年同期。其中,营收占比达六成以上的鲜货产品营收同比下降10.94%,另有包装产品营收同比下降29.20%、检测业务营收同比下降51.50%、其他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3.04%。
资料显示,煌上煌两大主力业务为酱卤肉制品加工业务和米制品业务,但产量及销量均在下滑。其中,肉制品上半年销量为1.02万吨,同比下降15.69%;新增产量1万吨,同比下降16.07%。米制品上半年销量为1.56万吨,同比下降12.20%;新增产量1.43万吨,同比下降18.46%。产销压力之下,煌上煌肉制品、米制品库存较以往积压更多,同比上涨两成有余,收入下滑已成定局,煌上煌肉制品加工营收同比下降11.65%,米制品营收同比下降1.36%。
持续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当初独闯资本市场的煌上煌,而今面对的是自己与绝味食品、紫燕食品、周黑鸭卤味“四小龙”并立时代。4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对比中,煌上煌已多次垫底。在酱卤肉制品加工业老店单店收入持续下降、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寻找新增长极,对煌上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通过收购新公司跨界,是煌上煌颇有经验的一条老路。
2015年,煌上煌曾以7370万元收购主营粽子、月饼等米制品的真真老老67%股权。收购当年,米制品业务为煌上煌带来约1.54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13.41%。2023年,煌上煌以近1.11亿元再次收购真真老老食品27%股权,持股比例升至94%,米制品营收占比也越来越大。至2025年半年报,煌上煌米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营收占比升至31.67%。
2024年12月,煌上煌试图再次以相同方式跨界休闲食品,对外公告称,拟收购主营凉果、饼干、膨化、糖果等休闲食品的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展翠食品”)控股权。不过,这场收购最终因煌上煌与展翠食品控股股东之间针对收购控股权所涉及的相关条款无法达成一致而流产。但煌上煌仍表态,会继续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整合,把握投资、并购机会,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今在2025年8月宣布拟收购的立兴食品,无疑是煌上煌的增长新目标。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煌上煌回复投资者称,通过收购立兴食品,可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公司在行业中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借助立兴食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实现市场多元化拓展;利用冻干技术,应用于卤味产品保鲜开发等领域,丰富公司产品形态。目前,立兴食品已有部分冻干产品被应用于宠物食品品牌企业,相关业务收入在立兴食品整体营收中占比较小,未来将根据市场动态和自身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业务布局。
在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看来,卤味公司不断跨界,更多是当下应对行业困境的战略选择。相比展翠食品,本次煌上煌的新目标立兴食品因冻干赛道而更具前景。前期米制品的成功跨界也能够为煌上煌本次跨界提供部分经验参考。相同点在于都是通过收购进入新领域,借助自身渠道优势拓展业务。不同点在于,相比米制品市场,冻干食品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且消费场景更广泛。此外,冻干食品技术含量较高,立兴食品在技术上也有一定优势。不过,虽然冻干赛道增长潜力大,或能帮助煌上煌打破局限,但此举也面临着部分整合风险,如业务、文化融合难题,以及业绩承诺无法达标的风险等。
冻干能否成为煌上煌的新救兵?
根据第三方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23年全球冻干食品市场规模为29.8亿美元,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可达52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35%。根据前瞻网,2024年中国冻干食品市场规模约38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88亿元,未来5年有望保持15%的复合增速。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煌上煌主业卤味赛道受消费场景疲软影响承压,而立兴食品的冻干赛道处于高速成长期。加之收购方对立兴食品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作出业绩承诺,均有利于增强并购信心和激励管理层。冻干技术以其“锁鲜营养、便捷安全”的特性,适用于健康食品、药食同源、医药领域、宠物食品等多元化使用场景。煌上煌借此打开健康食品市场,有望受益银发经济、单身经济红利。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示,目前,我国冻干食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入局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面各有优势。除立兴食品等专注冻干食品领域的企业外,也有好想你等休闲零食品牌在细分品类上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前并未涉猎过冻干领域的煌上煌,即便有立兴食品作为敲门砖,但想要进一步在冻干领域立足,仍要面临不小的挑战。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从展翠食品到立兴食品,煌上煌选择布局的标的并不能称作是非常理想的强强联合状态,副业对主业的贡献率有限。除跨界寻出路外,类似煌上煌等食品上市公司遇到业绩天花板时,也必须思考如何进一步通过多品牌运营、多品类布局、多场景开拓、多渠道拓展以及多消费人群去提升综合实力。
詹军豪也建议,在卤味主业上,煌上煌可以尝试加强产品创新,如开发低盐、低脂等健康卤味产品,结合情绪价值进行风味创新;优化渠道布局,加强线上渠道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提升品牌形象,通过营销活动增强品牌活力,改变消费者对卤味的固有认知。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围绕2025年的经营,煌上煌已提出在省外深耕传播“新卤味”,提升品牌声量;以“数字化全产业链升级”为核心战略,打造“智慧门店+智慧工厂”等措施。围绕上述措施对主业的实际推动情况、跨界冻干后的其他计划等,新京报记者向煌上煌致电并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